“加快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普惠金融”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院长黄剑辉出席并演讲。
黄剑辉表示,强化制造业立国、实体经济立国的基本理念,把高端人才培养放在首位。“过去这一二十年消费立国,还有靠金融立国,虚拟经济,对削弱国家的综合实力有非常大的影响”。
对于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过低,黄剑辉也表示了担忧。其称,2012年我国创新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97%,但世界上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日本、韩国、俄国、以色列,等都在3%以上。“我们建议“十三五”以后研发投入必须提高到GDP的3%以上,并且借鉴韩国、以色列的经验,加强合作,创新相关体制、机制,从而在创新领域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国企民企双进步,综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主体竞争力”。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剑辉: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我讲的主题是新制度供给迎接新技术革命。
中国的未来要取决于技术创新,而创新的未来要靠新的制度供给,靠改革。因为国内外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讨论不断的升温,尽管人们对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特点、趋势存在种种观点,但是一个不难观察到的事实就是以现代科技为依托的先进制造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并在加快推广,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制造业的要素组合生产方式,并导致全球经济格局的调整,进而重塑国家间的产业竞争优势。为了抓住这次工业革命的机遇,应对其影响及挑战,需要加快创新我国的相关体制机制,进而实现以新的制度供给来迎接新的技术革命。
讲四个方面:关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和特征。会涉及到哪些重要的技术突破和新兴产业;对这样的工业革命对中国产业的发展转型有什么影响;我们的对策。
首先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内涵。对第三次工业革命有两种划分,一种是杰里米·里夫的划分,第一次按照蒸汽机、印刷术,第二次内燃机,第三次新能源互联网这样一种划分方法,经济学人是把它按照生产方式的变革作为分析的标准。第一次工业革命用机器生产,第二次是流水生产线,第三次是制造业数字化。
从新的特征来看,有这么几个特点,第一个是生产工艺的数字化,第二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第三是新材料高性能化,第四是新能源利用的网络化。
会有什么样的突破呢?一个是在智能制造方面会有突破,第二在新能源技术方面也会有新的突破,第三是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第四方面生物医药,第五是太空、海洋开发。
在这样的背景下,会对我们中国产业发展和转型产生什么影响?我们觉得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从全球制造业的特征来看,会由大规模的生产转向个性化的定制生产。第二从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链转向中小企业网络化的生产。第三从工厂化生产转向网络化生产。有这样三个特点的变化。
会带来什么冲击呢?大家观察近十年来手机的生产变化,就会看到如果不能及时的实现技术的创新,实现生产方式的创新,不仅仅是产能过剩的问题,原来的产能全部都变成无效的产能。比如说十年前摩托罗拉大家都是人手一台,随后是诺基亚,第三个阶段是苹果、三星,现在华为、小米迅速的崛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对中国的制造业不能过于乐观,而需要加快升级换代,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如果不能很好的应对的话,传统产业优势会迅速被削弱。中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体系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因为今天讨论的主题互联网时代,刚才谈到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几次特征,这种特征情况下,我们这种产业升级的模式也面临着诸多的挑战。
这种背景下如何很好的应对,做了几方面的思考。
第一,对中国要强化由制造业立国,实体经济立国的这样一个基本的理念,过去这一二十年消费立国,还有靠金融立国,虚拟经济,对削弱国家的综合实力有非常大的影响。应对这个问题,从理念方面,必须要树立制造业立国、实体经济立国的理念,而且高端人才的培养作为首位。
第二,“十三五”规划中应该明确加大创新的投入,2012年国家创新研发投入只占GDP的1.97%,但世界上创新能力比较强的日本、韩国、俄国、以色列都在3%以上。所以,我们建议“十三五”以后必须把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并且借鉴韩国、以色列的经验,跟他们加强合作,创新相关的体制、机制,从而在这个创新的领域要实现政府市场双到位,国企民企双进步,来综合提升中国制造业的主体竞争力。
第三,根据前面的分析,选择适当的领域,给予相关的财税金融政策的支持,大力支持技术的创新。
第四,完善相关的制度,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因为中国发展到今天,以后到了必须靠创新来推动的阶段。过去靠模仿、仿制的阶段已经过去了。
第五,遵循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律,提出相关的制度安排,来有序的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产业化。
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