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震:普惠金融需有“三线建设”
发布时间:2014-11-28 19:06:00作者:经济学研究院来源:经济学研究院浏览:打印
“加快发展互联网时代的普惠金融”研讨会于2014年11月28日在北京举办。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在演讲时称,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三线建设,即法律的底线,风险的红线,以及权利义务的界限。
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震:互联网金融来了,为什么会有互联网金融?思考它内在逻辑的过程中我形成了一点自己的认识。
去年跟席勒交流,他提醒我信息技术的变革与金融之间的关系,信息技术是帮我们开发激进的金融产品,这跟我以前认识是一致的。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当前是五化潮流最重要的一化,从工业化、市场化、城镇化到全球化,中间都离不开信息化。所以,信息化是当今最为重要的世界性力量,全球中哪一种化都离不开它。全球化这十来年更重要的是有了信息的全球化,才使整个地球变成一个地球村,乃至天下一家。所以,这个变化是我们互联网金融产生的根本原因。
具体来说就是ICT,信息交流技术不仅是IT。从第一代计算机开始,这个图片是一整栋房子,这个谁都用不起来,只有国家用得起来,它造价几千万,现在大家看看从大哥大到我们最小的终端,现在每个人都买得起放得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ICT技术从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数据、云端到最后我们每个人持有的智能终端,这个巨大的变化,变的越来越小,让他从国家到个人都能使用,这是一个技术,没有这个技术的普惠是不会产生一系列的商业新模式。
最初的计算机重量能达到30吨,从国家到公司,从巨型电脑到大型电脑到微型电脑,从台式机到笔记本,到今天智能终端。大哥大到今天的智能手机像一台智能微缩电脑,原来一部大哥大几万块钱,今天小米手机就几百块钱。信息高速公路,支持一个个终端连接起来,不再是孤立的,是一个世界的联络者。
移动浪潮,让移动终端、智能终端,电视、PC机和手机联合,2012年到2013年爆发式的增长。智能终端的搭载功能,可以通电话,发短信,更重要的是可以做各种功能,服务功能、通讯功能、社交功能等等,都在这里可以实现,金融就是其中一个搭载服务。
移动互联技术带来变革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搭载基于几个,一是客户的同一性,二是需求的多样性,三是产品的差异性,四是渠道的覆合性,五是数据的共享性。所有的东西可以搭载服务到每个人,商业和金融的普惠渠道已经开通了。
得移动支付者得天下,为什么可以搭载呢?因为我们数字化已经出现,货币已经数字化,支付可以移动支付,其他的凭据都是电子凭据,这三个是核心,然后应用场景到个个传统的领域,网络银行、网络证券、网络保险,众筹等等方式,这就是互联网金融产生的逻辑。
今后车联网和穿戴设备让我们无处不联,无处不互动。i-Watch手表,植入的芯片,以后所有的认证可能都不需要输密码,用我们的虹膜,一按指纹,扫我们的脸等等,以我们身体作为认证的依据。
万物互联智能终端的未来,感应强,数据自动生成,有一个比我们更加聪明,快速反应的服务体系,人成为宇宙万物的中心。移动互联时代的金融创新,牢牢把握金融消费者为中心,深度精准瞄准用户需求痛点,抢占未来移动终端流量入口,高度重视数据资产开发利用,开发各种APP,借助于搜索引擎优化金融决策,定位导航提高数据质量和价值,连接更多移动金融应用场景。随着我们智能终端,我们身体的认证,都可以随时随地化了。
互联网金融基于技术的普惠化和金融的结合,第一个阶段是正规金融,互联网1.0时代,电子银行,银联,交易所等等,这是很大的创新,但是是PC机时代。互联网2.0时代,移动互联,社交媒体,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一系列都来了,所以,跟民间金融相结合,产生了第三方支付、众筹等等,每个人可以参与。今后互联网3.0时代,移动金融,普惠金融,融合金融,这个趋势是因为有技术渗透。
普惠金融的发展过程中我提出三线建设,法律的底线,风险的红线,以及权利义务的界限。未来之路,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大潮已经起来的时候,我们现在看到的还是技术驱动,创新驱动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今天主要是技术的创新,今后要从需求出发,挖掘内部创新。所以,技术创新推动发展是目前的基本线索,传统产业的人一定要解放思想,科技化还是中国的新路。科技创新是引领这个时代的动力。
创新驱动的内容要素,特别是民生需求要加大挖掘,形成产业化的战略。我们金融支持,要支持创新,金融资源配置要完全市场化,特别对于科技,实际上对于金融的支持,对于科技创新的支持还远远不够,不要仅靠政府喊口号,要有企业做出真正的创新。
创新驱动需要制度保障,现在核心的问题是没有知识产权就不会有科技创新的动力,要保护知识产权,把法律应用到实践中,让它有强制的作用,这样才能促进知识产权的发展。
关于互联网金融我有三本书,从理论上来探讨互联网金融该怎么发展,从法律的风险,从产品创新的角度研究怎么做产品。有兴趣的大家可以看这几本书我们再做进一步的交流,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