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范剑平:油价下跌对中国经济的益处暂时没有得到
发布时间:2015-01-26 11:09:03作者: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来源:浏览:打印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主办的“2014年四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1月24日在京召开。数十位经济学家出席会议,共话油价、改革、税收等热点,问道宏观经济。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油价下跌,中国经济的益处暂时没有得到。任何经济现象,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双刃剑”。油价的涨和跌也是双刃剑,能否从供给结构上适应决定了能否从中得到好处。大宗商品下跌如果是需求变化带来的并不持续,根据价格变化调整结构将受到大宗商品价格反复的影响。油价下跌沾沾自喜的心态要不得,单从模型上计算油价下跌带来GDP增长多少并无实证数据支持。

  范剑平认为,整个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在此阶段中国得不到好处。以油价下跌为例,企业买涨不买跌,目前增加采购相当于伸手抓一把正飞落的尖刀,只有等这把刀掉到地上你再去捡才是安全的。去库存过程中原料库存会减少。其次,在这个过程中进口关税大幅减少对财政没有好处。其次,需求不足导致原材料价格下跌,企业面临产能过剩带来的销售压力,出厂价与原料价格下跌同时出现。大宗商品的好处可能是分阶段的,暂时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好处。企业会在大宗商品价格真正见底,并且开始小幅回升的时候再增加库存,彼时企业利润盈利的改善就慢慢的体现出来。大宗商品价格下降的好处可能是分阶段的,暂时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好处。

  以下为演讲全文:

  最近关于国际油价下跌,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都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受益者,我认为这个观点可能不是很全面。所以,我第一个要想讲的观点就是油价的涨和跌都是双刃剑,能不能得到它的好处,可能就是我们这儿新供给讲的能不能从供给结构调整上去适应它。

  从这一轮整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我非常同意刚才王庆讲的观点,恐怕还是需求层面的转入影响力比供给面由于新能源、新材料这些技术突破供给面改善所带来的影响,是需求层面的影响大,供给面不能说完全没有,尤其像美国页岩油、页岩气还是有一点,但主要是需求,而需求变化中最大的因素又是中国。过去五年,世界大宗商品价格一路上涨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来自于中国,而且主要可能是我们的房地产。因为中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从前几年10%以下到2013年我们提高到14.3%,整个社会对房地产的投入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以后,引起我们国家整个供给结构的巨大改变,也就是说我们国家目前的产业结构和产能布局是适应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这样的一个条件下建立起来的,是这么一个供给结构。一旦大宗商品价格调头向下的时候,我们国家当然各行各业有利有弊,但是受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带来负面影响的产业、传统产业相对占比大,而能从中得到好处的产业相对占比小,这是过去五年价格变化对我们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影响。

  未来我们就有一个问题,对于现在的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的原因,如果不是供给面技术革命带来的,而是需求变化带来的,那你就不能把它看作是可持续的,如果你要根据这种价格的变化去调整结构,过两天它又涨上去了,然后你又深受其害。所以,这里面为什么我说不要过于强调油价下跌对我们有好处,就是要看到它的有利有弊两个方面都有影响,而且在整个变化里,如果我们认为它不是由于技术革命带来的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油价的下跌,而是需求层面的,那它并不是可持续的。对这种油价的下跌如果我们沾沾自喜,好像捞了点便宜的这种心态尤其要不得。至于从模型上,大家过去经常把通货膨胀对经济有多大损害反向的去做,用模型是可以算出一些数字来,甚至算出油价下跌10%可以带来GDP增长多少多少,但是这些东西理论上计算可以,目前来讲并没有得到实证的数据的支持。

  我要讲的第二个观点就是整个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中国经济目前的影响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所以,这个阶段中国是得不到好处的。我们以油价为例,去年年初的100美元/桶跌到年底50美元/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整个油价下跌或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对企业来讲它肯定是买涨不买跌,会去库存,原料库存这一块会减少,这就是一个去库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财政没有得到好处就是因为我们进口关税2014年是大幅减少的,对企业来讲,在整个去库存的过程中,利润也没有得到好处,因为虽然原材料价格下跌了,但原材料价格下跌的原因是我们需求不足。所以,企业就面临着产能过剩带来的销售压力,大家都要打价格战。所以,出厂价的下跌和原料价格的下跌要同时出现,甚至有些行业出厂价跌得比原料还狠。所以,我们从8月份开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开始同比下降,一直到目前为止并不是企业利润改善的过程。

  在实证数据来讲,所谓讲的七千亿还是八千亿的好处,至少现在在减库存的过程中暂时还没有得到,企业买涨不买跌也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在下跌的过程中,比如油价从100跌到50,如果在六七十美元的时候觉得比过去便宜了,这时候你增加采购相当于伸手抓一把正飞落的尖刀,只有等这把刀掉到地上你再去捡才是安全的,所以,企业一定要等大宗商品价格真正见底,并且开始小幅回升的时候再增加库存,到那个时候可能对于我们企业利润盈利的改善就慢慢的体现出来,因为成千上万家企业大家都增加一点原料库存,它对价格,对经济就是一个助长的作用,目前它是一个助跌的作用。所以,这个好处我觉得可能是分阶段的,暂时我们并没有看到这个好处,未来有可能我们在下一轮补库存的过程中可能会有我们企业利润的改善等等这些因素来出现。

  第三个观点我要讲的就是我们无论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如何变化,这种价格的变化对于我们整个国家供给结构调整中的最重要的节能减排的目标不应该形成干扰。国际上石油巨头,历史上发生过很多次,包括丰田和很多欧美的公司,日本的公司都经历过,油价高的时候大家开始投入对新能源的研究,可是等快要成功了,油价又下来,结果血本无归,大家亏损很大。等不搞了油价又上去。在这个反反复复的过程中,客观结果就是过去这么多年新能源技术的进展,始终没有使传统能源对整个经济的决定性影响减弱。传统能源始终还是最重要的影响。但是对中国来讲,即使我们未来工业增长的速度由原来的高速转为中高速,但是中国仍然会是世界上大宗商品最大的进口国。在这里面暂时的低价,如果总觉得有好处,而对这些新能源产业的支持减少了,等将来一旦高价以后,我们又会非常被动。所以,我现在强调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跌中国有多少多少益处对我们的政策决策同样也是不利的。

  事实上回到一个更加哲学的问题,我学习经济学三十多年,在我脑子里如果还剩下一句真理的话,任何经济现象,任何经济政策都是双刃剑,没有一个东西,比如外汇储备在亚洲金融危机以后曾经认为越多越好,事实证明也不是越多越好,很多事情,包括我们经济政策,没有任何经济政策说只有正面作用没有负作用。所以,对油价的下跌我希望,大家在舆论上可能还是更多的从利弊两个方面更加辩证的去讲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尤其是不要被这种价格暂时的下跌干扰了我们供给结构的调整的正确方向。这就是我想表达的最主要的意思。谢谢大家。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