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黄剑辉:中国未来35年要解决挨骂问题
发布时间:2016-03-09 09:09:37作者:黄建辉来源:浏览:打印
2016年1月3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2016年年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着力供给侧改革 引领十三五新发展”。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指出,中国1949年解放的时候,解决了一个挨打的问题;1978年以来的第二个35年,解决了挨饿的问题;未来35年,要解决挨骂的问题,核心任务是未来35年要让中国赢得更多的尊严。黄剑辉称,“改革、开放、创新”这六个字是引领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核心机会。从未来的角度,着眼于长期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同时要把生态、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以下为文字实录:
 
尊敬的洪崎理事长,贾康院长,各位嘉宾,各位论坛成员,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新供给2016年年会,春节前夕在瑞雪纷飞的郑州召开,非常高兴。筹建新供给50人论坛,我的心得和体会就是这可能是建设和参与历史的机会,因为中国新供给50人论坛的设立和运行是时代的呼唤,也是促进中国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国家民族复兴的需要,是助力全球走出危机和困局的需要。这也需要在座的包括每一位中国经济学人和社会各界的经济学人共同参与的新探索。

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研究是起步于2012年初,第一篇的文章标题是《财经》杂志改的“中国式新供给的运行”。2012年10月,第一篇完整的稿子是2013年初在杨燕青总编的《第一财经日报》发表的,标题是“中国需要构建和发展以改革为核心的新供给经济学”,徐以升当时作为编委推荐的这篇文章。从2013年12月8号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立两三年来,我觉得各项研究不断深入、团队不断壮大、社会认可度也不断提升,深深感谢在这个历程中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我今天发言的题目是“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河南十三五及2049新发展”,时间比较紧,讲三个方面。

第一,姚所长提到的2049战略的整体框架,也是近两年来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的框架和结论。第二,结合以前在国开行包括在民生银行研究院开发的一个模型,对河南省2014年的指标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对河南省的发展提出几点政策建议。

首先是2049战略的组织框架。12月8号成立论坛以后,洪董事长和贾院长决策,既然我们提出了八双五并重的建议,那么干脆我们自己这个团体把第一个并重,也就是“五年规划与四十年规划并重”做一下。以此为基础,经过不断的研讨,基于中国的国情,我们把中国2014-2049这样一个新的35年(从1978到2013也是整整35年)放在一个框架研究。后来经过讨论,考虑到很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是放在1567年明朝的龙庆元年这样一个起点(后来又所延伸,马蔡琛教授把它延伸到汉唐时期的历史回顾),纵向是中国的历史回顾,横向是大国崛起兴衰的规律,把中国未来的35年分成三个阶段,用三句话描述:2014-2020是乘改革东风扬帆启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1-2030是假设改革创新之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31-2049是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整个研究包括一个主报告、15个专题。主报告是多位参与,包括今天来的学者都有参与,专题报告也是由多位学者参与牵头的,包括国务院研究室的陈司长、魏加宁部长等,一共有几十位学者,背后都有团队来参与研究。

这项研究的基本结论主要有几条。首先,从中国历代王朝兴衰的周期率看,只有成功实施变法,就是改革才能图存,固步自封会导致国家衰亡。“改革、开放、创新”这六个字是引领中国未来几十年发展的核心机会。对外开放关乎国运兴衰,对外开放过去谈只是谈1978年以来,实际上从近500年视角纵观全球大国崛起、兴衰,也是在于是否实行改革开放。所以,从未来的角度,着眼于长跑保持中高速增长,需要更加关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提升国际竞争力。与此同时,要把生态、民生的改善,生活质量、环境质量的提升,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很核心的一条(包括河南的改革在内),就是需要建设强化市场型政府,这是经济发展之根本。政府的作用不仅是公共服务,而且要强化市场功能。我们主张的八双、五并重中提到了“双减”,减税也好,减少审批也好,都是从政府制度供给的角度强化市场作用。如何来衡量改革的成效?试金石就是全要素生产率(TFP)能不能得到很好提升。开放方面,“一带一路”是中国促进和引领全球发展的战略抓手,同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强化制造业实业立国的理念,以“新制度供给”应对“新制度革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经济,开放中国品牌。着眼于未来,中国需要持续强化软、硬实力。中国1949年解放的时候,解决了一个“捱打”的问题;1978年以来的第二个35年,解决了中国“捱饿”的问题;未来35年,要解决中国“挨骂”的问题,包括杨燕青总编从达沃斯带回的最新消息,大家对中国还是不看好,我们怎么做都会挨骂。所以,如何提升我们自己的经济理论,包括其他方面的管理水平?核心任务就是未来35年要让我们中国赢得更多的尊严,解决挨骂的问题。

量化分析方面,范剑平首席带领的国家信息中心团队和国家统计局盛来运司长带领的团队是背对背做的,在此也简单汇报几个结论。2013年,中国人均GDP只有美国的17.6%。预计2020年,中国人均GDP能够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就是1.2万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值得注意的是,这只是接近门槛,并不是跨越门槛。所以,我们的建议是2021-2030年还需要15年时间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2020年只相当于美国的23%,预计按市场规律2025年中国的总量能够超越美国。中国学界第一次有团队把这个值算出来,过去杨总编在各种场合问“中国什么时候超美国”?花旗说过,但我们中国自己的学者好像没有这方面的测算,这个是两个团队背对背做了以后的一个结果。到2049年,中国的人均GDP应该是比较保守的六种情形倒数第二种,可以实现邓小平同志说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相当于美国的50%,达到意大利、韩国2049年的水平。邓小平同志的“三步走战略”在80年代初规划了中国70年,其中第三步是到21世纪中叶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我们是紧赶慢赶。中国经济发展好象有很大的奇迹,但是才刚刚好达到小平同志说的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目标,可见并不是奇迹,是刚刚好。

第二部分汇报一下对河南省的对比分析。我们采用把经济体当成人体来体检的分析方法,运用12大类指标,每个指标3-5个KPI,进行相当于B超透视的分析方法,每个指标都把河南省的指标跟其他省进行横向对比,给出全国均线和全球均线来看每个省指标的状态。总的看来,河南省经济总量在国内是第五位,人均排在22位。时间关系,直接给出这两个“体检表”。把12大类,50多个指标进行分析以后,红色的表示在前十名,地区GDP排在第五位,人均是22位,服务业的比重排在第26位(河南省的服务业还是比较落后的),城镇化率第27位(也比较落后)。还有几个指标,今天也朱厅长在场,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排在全国31位,应该是倒数一二位,财政收入占比比较小,人均税收也是比较少的,说明对百姓还是减税的。金融行业占GDP的比重排在全国第28位,这是跟整个经济总量包括人均的指标都不相称的。

中央“十三五”提出,2016年和“十三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我建议河南省也可以根据刚才分析的这些结构性问题、短板,来制定“十三五”的重点,坚持创新发展,来使全省的经济加快向效率驱动、创新驱动进行转型,加快各个地区的协调发展,特别是城乡落地的发展(因为城市化率也是很低的),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河南,坚持开放发展,将河南省的发展纳入全国全球的视野框架来聚焦和定位,坚持共享发展,着力改善民生来惠及各方,为全省民众提供更好的生态和民生。
河南省是中国黄河文明的发源地,国家的未来无限的美好很值得期待,河南省的前景也非常值得期待。我祝愿河南省在2016年和“十三五”期间获得更大发展,共同实现中华文明在新的时期的再次辉煌!谢谢各位!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