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金海年:经济危机需要外部干预来回归均衡
发布时间:2016-03-09 09:12:50作者:金海年来源:浏览:打印
2016年1月3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2016年年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着力供给侧改革 引领十三五新发展”。

在以《政府职能定位的新供给经济学原理分析》主旨演讲中,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诺亚(中国)控股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官金海年分享了主要两个研究成果,一是政府制度供给的经济学分析,二是政府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论模型。金海年表示,做市场和政府的宏观定位,市场核心的只能是三个方面,第一,是价格的职能;第二,竞争才能提高效率,才能促进创新;第三,淘汰的职能。

以下为演讲文字实录:

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学者和媒体朋友大家中午好。我提供一个政府供给方面基础理论的研究。主要两个研究成果,一个是政府制度供给的经济学分析,还有政府对于宏观调控的理论模型。
经济学要把它落实到面向宏观和微观的两个层面,最终经济本身不是目的,目的是为了推进一个更加能够科技创新来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环境。公司是第一供给主体,国家调控的不是生产要素,国家调控的是公司的行为,公司才去配置资本要素、人力要素、自然资源的要素,发展经济学全要素资产率丢掉一个最本质的要素就是企业的要素。

在这个原理下,我们从宏观上做一个市场和政府的宏观定位,市场核心的只能是三个方面,一个是价格的职能,价格不仅要反馈供求的关系,更重要的要调节供给,一个资源是稀缺的价格就要升高,升高如果不能促进供给的增加就好象医疗、教育等等这些资源,如果不能改善供给的话价格机制就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第二,竞争才能提高效率,才能促进创新。第三,淘汰的职能。只有旧的产业破产了,整个经济结构才能调整,人们才能转行。当然这也有很多的社会问题需要同时考虑。
在这样一个机制下,为了保证市场的三个机制能够很好的运行。所以,政府应该具有三个方面的供给。供给第一是制度供给,环保,人性关怀,政府应该的,主要的研究就是,政府是三个方面的供给,研究制度一定要从供给角度重新分类,包括诺思所做的正式规约和非正式规约没有经济学的角度分类,还有德国的史曼飞教授,所有对制度的分类都没有从经济学角度分,研究制度就是为了改革制度,就是为了推动制度变迁的,如果不从供给者的角度,谁来制定制度,谁来变迁的话,事实上研究的制度往往是不能落到实效的。有三类制度,一类是文化层面,道德价值观方面的制度,不是有一个具体的供给者,是整个民族、社会、国家广泛的进行的。第二类就是强制制度,明确由政府机构、立法机关推行的强制制度。第三由市场自己来供给的契约的制度。因此,在这种制度变迁的情况下我们发现为什么改革者不去改革呢?因为它本身是有一个预期的改革后的新的收益和老的收益一个差额去跟它改革以后的成本和改革过程中,改革付出的成本的成本比较,为什么存在路径依赖?因为你本身收益是一个差,可是成本是两个和,所以,往往改革是很难的。

我之前有一个研究成果,其实凯恩斯最大的错误是放在他把政府的支出放在需求一侧,其实政府的支出是供给一侧,政府是个供给者,是制度、公共服务的供给者。因此,这种情况下可以实现一个均衡,构造政府不是支出越多越好,这就解决了凯恩斯经济学的一个结构性的缺陷。

最大的重点,这次新的结论政府对于危机的管理,对于宏观的调控实际上为了调节经济波动的收敛性,如果经济的波动是收敛的,不需要外部力量来进行调节,如果波动是发散的,那需要外部力量来调节。如果需求曲线跟横轴斜率小于供给曲线的倾斜的斜率的时候,它的整个波动就是一个收敛的,这时候自动经济就会到均衡状态。如果需求相对是刚性的,比供给曲线更加刚性,这时所有经济一旦发生波动,最后恢复均衡状态就变成一个发散的,它就不会自动回到一个均衡的状态,这时候就一定需要外部的力量来进行干预。还有一个特殊的情况正好他们两个是相等的,这时不会回到均衡状态,但是也不会更加恶化。因此,我们建立一个波动性的调节矩阵,事实上经济的波动不仅是跟价格弹性有关的,它跟供给角度来按照价格的变化反映在供给的变化,调整周期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我们把这两个成绩放在一起建立一个市场波动性的收敛性指数,我们会发现大于1的时候波动就是收敛的,等于1的时候也可以近似于收敛,但是如果他们两个核是小于1的就是发散的,就需要市场以外的力量来进行干预,也就是市场失灵,实际上它需要一个理论解释,我们做一个很简单的比喻。在一个弯度里有一个球,一旦让球偏离平衡这个球还会回到平衡的状态。还有是随欲平衡,球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平衡。所以,对于不稳平衡需要外部干预使它能达到平衡。农业因为它的生产周期长,产品的价格弹性更高。所以,它的价格往往不能及时反映在供给上。所以,需要一个外部性的调节,但是外部性不见得是政府,可以用期货的方式对冲波动的风险。

另外,对于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因为需求预期的改变和供给曲线的变化导致它最后会形成一个发散性的调节,最后不能自己回到均衡状态。所以,需要外部干预。垄断是一个随欲平衡,由于垄断有定价权。

货币供给是不是一定需要央行调节还是只是要定政策,它的调节是不是需要常态化,这也是需要考虑的。最后的结论,经济波动本身不是危机,波动的发散性才是危机,政府要干预的不是波动本身,应该是提供一个市场恢复均衡的发散性。希望这些理论能够为新供给经济学提供一些研究的参考。谢谢大家。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