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承惠:信息传递不及时导致政策研究滞后
发布时间:2016-03-09 09:33:37作者:张承惠来源:浏览:打印
2016年1月31日,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的“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2016年年会”在郑州隆重召开,本次年会的主题为“着力供给侧改革 引领十三五新发展”。
国务院研究发展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张承惠表示,作为制度和政策的供给方,政府在结构性调整方面,其实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下一步要做的重点就是,怎样在信息分享和连通的制度化上下工夫,怎样通过制度来保证信息的运用更有效率,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
以下问演讲文字实录:
各位大家好,今天参加这个年会我有两个特别深的感受,第一个是新供给的经济学的研究恰逢其时。第二个特别深的感受,各位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是国家级的高端智库,但是我现在越来越感觉到我们这样的智库受到来自比如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这样的民间智库的挑战,新型的民间智库。为什么说是新型的民间智库呢?这个智库首先是民间的,因为它不需要政府的编制,贾秘书长不需要政府的任命,参加活动的各位成员也不需要在这个渠道提交个人财产的申报。又是新型的,汇集了各个方面的人才,包括金融家、经济学家,还有业界的人士、政府官员,是一个人才的大汇集,也是思想的大碰撞,机制也更加灵活。这是我的两个感受。官方的智库受到新型民间智库的挑战,能不能在竞争中取胜我是比较担心的。
就今天的主题谈两点想法。第一点,新供给经济学的研究需要研究借助新科技所带来的当前的横向的跨业跨界的连通或者合作,这种跨业跨界的横向合作怎么提升供给效率和促进结构调整?我们这几年一直很注重到基层调研,我调研的一个感受就是中国真正进入了一个+的时代,互联网+金融,金融+互联网,银行+保险,政府的担保+银行,证券+保险,还有农村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社,小型的信贷机构+大银行,这种加来加去的经济上的关联,这样的案例,这样的故事是非常多的,它的背后是什么?它的背后我觉得就是专业化的再分工,以及在这样的再分工基础上的一种新型的合作。它带来效率的改进,而且它重构了整个供给的链条。这背后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因为涉及政策协调,涉及监管制度的调整,涉及创新。对新型的民间智库也是一种+,把我们各种专业的和实务的,市场的,和政府的人才聚集在一起,用一种网络的手段实行一种人才的大聚集也是+ ,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作为制度和政策的供给方政府在结构性调整,其实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前面有专家也提到我们未来几年的改革可能是一个非常痛苦的时期。首先承受压力的就是政府,我们的汇率出现了比较大的波动之后,外国政府对我们压力很大。所以,总理不得不出来说我们要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他是在承受巨大的压力下做出这样的选择,作为我来说我不承受压力,我认为总理完全没有必要说由政府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你可以说交给市场决定,政府在背后做点引导是可以的,但是这也说明了政府是一个压力挑战痛苦的承受方。
政府在一个市场比较健全的市场体系中的作用、行为方式的调整在新供给经济学里有很多专门的论述,我们未来面临的是需要政府做的是怎么用更大的用起来做这些调整。具体来说,有两个方面的调整是必须要做的。第一个是理念的调整,这个理念我在我们内部会上曾经提过其实是一个治国理念,我们有些专家说你们说得太大了,治国理念太大了,我觉得这个理念其实是涉及到治国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和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未来政府应该更加尊重市场,要认真的向市场学习,你不熟悉市场,你何谈来调控呢?所以,要摒弃一些傲慢的居高临下的自以为是的调控市场的态度,我们的做法也要从用行政力量控制市场转向引导市场预期,引导市场预期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他的决策过程更加透明,更加公开化,未来“半夜鸡叫”式的决策机制应该抛弃,更加注重服务意识、沟通意识。
第二点,下一步要做的重点就是怎么样在信息分享和连通的制度化上下工夫。听起来不是一个大事儿,但是我觉得这实际上做起来是很难的。最近一个热点问题是金融监管架构的调整,有很多的争议,有很多种模式,有一个反对方的意见也是很知名的一个金融家,他说简单的把三会合起来,内部还是银行、证券、保险分设的三个机构,跟现在的状况没有改变。我是觉得如果监管理念不调整,信息沟通的机制,制度化的机制不建立的话确实是这样,硬性把它捏起来结构也是一样的。对于政府来说,政府在信息方面有非常大的优势的,它比单一的市场主体能掌握更多的信息量,我觉得怎么样通过制度来保证这些信息的运用更有效率,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问题。要使这些信息能用起来,而不是躺在各个部委的数据库里睡觉。坦率的说,我们虽然号称国家级的高端智库,但是我们拿不到第一手的或者最及时的一行三会的金融信息,拿不到这些信息,做政策咨询如果不能及时的拿到信息,这个政策哪有什么及时性可谈?我相信有很多的信息是睡在他们的数据库里,没有人详尽的分析,我们只能等待年报或者过了很长时间在社会上公开拿到这些信息,以前还有月报,这个月报越来越不及时,到最后几乎没有办法用了。对于我们来说只是研究上的不便,但是对于决策机构来说我觉得会影响决策的效率,有一些危机时刻会耽误事儿,这是一个信息要共享。
共享的前提是什么?第一要标准化,人民银行和银监会对小微企业贷款标准是不一致的,我到各个金融机构去调研,给我的感觉几乎每个银行对小微企业都有一套自己的标准,这个标准化是很重要的,而且这个标准应该通过法律强制性的给它明确下来。
第二点,部门之间要有分工。以澳大利亚为例,我们去年到澳大利亚调研它的监管架构,澳大利亚中央银行没有自己的信息收集系统,法律把这个职能放到金融监管局,金融监管局有一套报表统一对金融机构,我们人民银行给一套报表,银监会一套报表,将来如果真正要变成功能监管,我相信证监会、保监会都会有报表,这样的话对金融机构来说是非常大的负担。怎么有政府部门有一个合理的分工,通过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我们只要一个集中的信息系统,报表一套,不同监管部门有自己的需求我们可以提出要求,承担信息收集任务的监管部门他必须要满足这些要求,这都是需要通过一些刚性的制度设计来实现的。所以,我觉得未来怎么样使政策的统一性、协调性、有效性、前瞻性提高,是我们在供给侧改革方面,改革的时代需要面临的重大的问题。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