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蔡琛:辩证认识老龄化 五六十岁都能对社会做贡献
发布时间:2017-12-26 16:02:56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3月18日,上海高级金融学院(SAIF)、中国金融研究院(CAFR)、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联合举办研讨会,解读经济热点。南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成员马蔡琛在会上表示,应该辩证的认识老龄化,如果是在农业文明,中年以上的人基本都是废物了。工业革命的时候,也差不多能下岗了。但是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现在五六十岁甚至更大的人,都能对社会做贡献。
实录如下:
谢谢主持人。感谢主办方给我这样一个学习机会。
今天听了几位嘉宾的主旨演讲,我有这么几点体会。
第一,我觉得我们可能需要辩证地认识所谓高科技。我们说在我们这儿网购很火,导致实体超市都不行了。那为什么美国亚马逊也很火,沃尔玛就不用关张呢。因为他们的人口是分散居住,网上配货,物流成本非常高。但我们的城市人群是集中居住的。我觉得更加重要的是,网店的盈利节点不在于高科技,而在于摩的。真正靠电动自行车,变成了货车。如果公交管理部门把摩的打掉,可能网店就要关张了。这是第一个辩证认识。
第二,辩证认识的是新兴业态。高端服务业要发展,但是高端服务业的吸纳就业往往比传统第二产业要差。我去邮局快递的时候发现,旁边都是装着一大堆包裹的农民工,写着寄到哪个县哪个庄哪个村,都是这些人,这些人为什么要跑到邮局呢?因为这些东西快递公司不寄,他们的盈利是把原来邮局赚钱的业务拿掉了,EMS就剩下寄到村里的了。所以是邮政系统的浮油被切走了,这也是需要辩证认识的。
第三,要辩证认识脱实向虚和稳定预期的关系。人对未来的关注,贴现率不是直线的,比如对于我30年以后的未来,折到现在的现值,是很高的贴现率,可以是忽略不计的,所以传说北方人比南方人少活五年,大家接着在北京蹲着,你觉得80年的人生中,5年的折现也是忽略不计。遥远的预期是以一代人为界,所以让我们思考未来,可能是超出我们的思考范围。
另外,稳定预期。我讲一个故事,就是现在土地70年产权,当时定这个70年产权的时候是什么概念呢?从法律上讨论70年,实际上不是,定这个70年其实是一个虚数,大体就是估计,当时社会上所有的人,按照当时的人均寿命都死了,你们死了以后,这70年到期了怎么办,你都死了,管那干吗。这要留给后人的智慧去解决。联产承包责任30年不变也是类似概念,当时20岁左右的劳动力,在30年之后就干不动了,所以就这么考虑的。
另外,辩证的认识老龄化。老年人、老龄群体到底就是一个社会负担,还是用毛主席说的那句话,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我觉得如果是在农业文明,我们在座的这些中年以上的人基本都是废物了。工业革命的时候,也差不多能下岗了。但是技术的突破,使得我们现在五六十岁甚至更大的人,都能对社会做贡献。我最后讲一句话,《三体》里边星际战舰上有一个餐饮管理员,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厨师,这个人多大?70多岁。所以技术的变革,会使得年龄的增长对社会的贡献进一步加大,而未必是减少。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