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望:用辩证的眼光看消费信贷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
发布时间:2017-12-27 15:17:20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11月24日,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和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主办主题为“消费金融市场发展与监管”的研讨会,深入探讨互联网消费金融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经济观察报研究院院长、新金融家联盟秘书长新望在研讨会上发表了一些对消费信贷的看法,他表示,除去与日常消费相关的现金贷,小额贷款,住房信贷、汽车信贷也是消费信贷。包括买一个空调这样的消费贷款也是消费信贷。这些消费信贷对实体经济拉动是非常直接的,没有房地产信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起来。所以,消费信贷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在指导思想已经定了的情况下,我们专家、媒体要多解释,要破除对实体经济的迷信,要有新实体经济的概念。
以下是他在研讨会上的演讲全文:
在座的很多都是消费金融的研究者、从业者、鼓吹者,我是一个旁观者。我觉得今天这个话题抓得非常好,非常及时。金融市场司的文件是21号发的,今天是24号,这个活动应该在这个文件之前就定下来了,说明我们还是很有敏感度。
《经济观察报》今年春天也组织过一次消费金融的研讨会,我们也请了一些专家走近我们的客户,给我们一些客户公司做讲座。现在我们看到和消费信贷、现金贷关系非常密切的文件终于已经落地了。
先讲讲我对整体金融监管的感觉和判断。前面杨教授讲到十九大讲得还比较积极,我是感觉稍微有点相反,我觉得监管会越来越严。在十九大之前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讲到金融工作原则四个原则第一条叫回归本原,回归本原的意思就是回归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个本原。十九大报告金融方面总体上比较严厉的字眼少,但是讲到房地产有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我联系到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金融要回归本原,回归它的初心,回归它最初的使命,是不是也会有一个共识,金融是用来服务实体经济的,而不是自我循环的。这会不会和房地产调控的顶层设计的指导思想一样呢?我觉得会有这样的意思在里面。而且十九大报告讲到当前的三大战役,三个突出的任务:一个防止系统性风险,当然主要是金融风险;第二个精准扶贫;第三是防治污染。所有事都是分阶段的,5年的,10年的,但是这是当前的,应该是硬任务。我觉得在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是一个大的指导思想之下,对金融创新、消费金融等等会有所遏制。这是未来我们消费金融值得很仔细的研究和把握的趋势性问题。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没错,但不能简单化、绝对化。实体经济主要是供给,金融主要是为供给侧服务的,主要是为生产方服务的。当然,就不是为消费,不是为需求服务。如果这样理解,对消费金融就很不利。
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应该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角度来看,应该在新的社会矛盾框架之下来分析金融怎么为实体经济服务。新的社会矛盾,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矛盾,这方面金融业应该可以做很大的工作,解决这个主要矛盾金融可以助力,尤其是解决所谓的不充分问题,金融可以做很多工作。实际上我们很多不充分的地方不是实体经济不充分,而是民生的这一端不充分,需求满足的这一端不够充分。所谓的不平衡就是供给端不平衡,恰恰实体经济里有很多的过剩。因此,我们要辩证地看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这句话。而且对实体经济应该也有个与时俱进的认识。
我最近一直在宣传王广宇院长的观点,《经济观察报》登了一整版,就是他提出一个观点叫新实体经济。一说实体经济人们马上就想起钢材、水泥、房地产这些,养生、保险、医疗、大健康,包括教育,这些方面存在严重的短缺。这算不算实体经济?我们很多战略新兴产业都不在原来传统的实体经济概念里。不要提到实体经济马上就想到搞生产。
什么是消费信贷?我们今天讲的都是与日常消费相关的现金贷,小额贷款。实际上大家想一想,住房信贷、汽车信贷也是消费信贷。包括买一个空调这样的消费贷款也是消费信贷。这些消费信贷它对实体经济拉动是非常直接的,没有房地产信贷中国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不起来。所以,消费信贷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我们应该辩证的看。在指导思想已经定了的情况下,我们专家、媒体要多解释,要破除对实体经济的迷信,要有新实体经济的概念。
所以,我觉得监管部门是不是也在这个辩证的、新实体经济观念的角度下,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做一些适当的对冲。比如我们讲到门槛的问题,金融一定要有门槛,一定要监管,这是对的。但就像陈龙首席刚才讲到的例子,浙江省长抱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落后于消费金融,就是因为门槛高,所以给中小企业、给实体经济服务的这些需求满足不了。消费金融这一端为什么满足得好?没有门槛,或者门槛低。没门槛当然不对,但是未来门槛是不是可以相对低一些。
还有一个监管的方式问题。现在我们政策一刀切下来,发展什么的时候一哄而起,一出问题马上一刀切,甚至动员公安司法的手段,强行关门等等。这不像是在搞经济工作,像搞团活动一样。我担心这种决策模式可能在未来几年当中将越来越普遍。明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总结一下我们这些年经济的发展,一些大的经济政策的改革举措怎么出台的。大家想一想,当年发展乡镇企业,包括发展小城镇,有很多薛暮桥、费孝通、董辅衽这些学者,都在体制内但可以相对独立发声,然后对政策起一些校正的作用,慢慢把新事物、新行业发展起来。但我感觉,未来这样的经济学家会越来越少,但是像我们这样的新供给研究院,像刘总的互联网金融研究院这样的智库完全可以在这方面为决策做更多的科学性论证的工作。我们经济观察报、研究院也在未来愿意做好这方面的服务工作。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