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新供给2017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在上海举行,本次会议聚焦“深化供给侧改革,打造中国经济新引擎 ”,由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主办,长江养老保险承办,汇添富基金协办。
民生银行研究院应习文在演讲中指出,M2/GDP的升高是全球长期普遍现象,中国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原因有六点,一是中国更多依赖于以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行为;二是中国的储蓄率较高;三是投资效率的降低导致资本产出比上升;四是经济结构变化,导致货币被需求缺乏弹性的垄断部门(如房地产)吸收;五是银行不良资产和僵尸企业问题;六是国家对银行的隐性补贴。
同时,应习文认为M2/GDP不会无限升高,随着货币化进程接近尾声,货币流通速度不会无限放缓,M2/GDP的长期趋势不会无限升高。民生研究院预估上限约为224%,从目前的208%开始,还有十多年的上升时间,未来应避免M2/GDP显著高于此上限。
以下为实录:
应习文:各位尊敬的来宾,各位经济学前辈,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有这样机会与大家分享我们的一些研究成果。非常感谢主办方过来还给我戴红花,上次戴红花是做新郎,再往前追溯是幼儿园戴红花了,所以今天一定把报告做好。
“中国高M2/GDP的原因分析、影响及未来走势分析”。这个问题说新不新,说老不老,因为最早90年代的时候就有人提出这个问题。近期为什么大家又开始关注了?因为我们注意到5月份中国M2基数,第一次回归个位数,6月份也个位数增长,前面夏老师也特别提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我们民生研究院宏观团队,也确实恰巧近期完成了这样的课题。
这个课题我们的PPT100多页,本来是下下周有一个发布会,到时候一个小时不一定讲的完,今天时间很短,台着跟大家重点讲几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第四部分“全球与中国“货币超发”的原因分析。然后是可能带来的三个问题,会不会导致通货膨胀?债务扩张?最后和大家谈谈预计未来M2会怎么走。
大家简单看一下,M2增速明显比M0、M1高。我们从理论进行了很多分析。这张图很有意思,我们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事实上是历史上非常少有的,就是超额准备金率的下降第一次成为M2增长的首要因素。所以说,说明上半年确实整个货币情况,在历史上来看是比较紧的。
全球来看,整个全球从二战前开始M2/GDP不断上升,只不过中国上升更快,为什么全球都在上涨?中国有哪些个性原因?我们现在转到原因分析上,共性原因,第一个全球为什么有这样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货币化。假设资本里分为已经被货币化的资本和没有货币化的资本,假设资本不变产出不变的话,资本的货币化就会导致M2/GDP逐渐上升。
我们测算了一下,中国的M2除以名义的资本存量,从1977年开始从15%不到一点的货币占有资本,一直上升到了接近50%。在2000年之后货币化结束了。后面是什么原因导致M2的上升,后面会讲?第二个视角是货币流通速度。我们用M1除以M2走势,可以看到确实中国货币流通速度不断下降。全球也是这样的情况。
第三个解释是从金融深化和金融虚拟化角度解释,大家知道M2是商业银行最大的负债,金融如果发展的快于实体经济的话,M2/GDP肯定比率会上升的,这是金融深化视角。
第四个视角,可以看到全球14个国家从1850年来的数据,有三个数据:银行贷款/GDP、总资产/GDP、广义货币/GDP。其实三个比值都在增长,因为是正反两面。为什么全球债务不断扩张?如果债务扩张这个问题解决了,M2/GDP上升就解决了。有学者从贫富分配差的角度考虑,全球事实上从近几年来,贫富差距是上升的,富人收入分配如果上升的,就会增加储蓄。而穷人只能增加借贷,所以说债务会增加,收入分配进一步拉大,滚动循环。这张冲击图可以看到整体来说收入分配冲击是永久的,债务冲击也是永久的。
到底为什么M2会不断上升,接下来是中国因素,第一个是资本产出比,前面夏老师也有谈到,同样资本产出GDP不断下降。左边是产出比,后边是货币化率。上面是货币化率,下面那根蓝线是资本产出比。前面说了2000年以前货币化率可以解释M2/GDP上升,2000年以后就要依靠资本产出比了?一是无效投资,而是TFP下降,三是资产价格上升。
还有一个原因是储蓄率视角,这是一个多国界面回归,可以看出高储蓄确实是一个原因。接下来是结构改革视角,把中国经济分成两个部门,也是两位央行的专家做的,一个是传统竞争性部门就是制造业部门,第二个就是需求刚性的垄断部门,就是房地产部门。大锅饭结束之后,居民消费必须要下降,增加储蓄,因为以后所有都要靠自己,消费下降,储蓄增加,钱往哪里?就是往需求刚性垄断部门走。传统部门导致通货紧缩,因为货币政策不看资产价格,看实体部价格,反而会扩张。导致资产价格继续上升。所以说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以下的现象共同发生,包括传统部门通货紧缩的,收入差距也扩大,经济增速上升,M2/GDP增加等。
前面是宏观的原因,我们来看一下微观原因,第一个是不良资产原因,若形成不良贷款,可能会导致贷款无法归还,由此造成M2无法消失,会变相引起M2的上升。结合今天主题,供给侧改革,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因为僵尸企业的出清可以释放出被锁定的货币来增加实体产出。最后的是银行成本,有学者认为,我们国家对银行有隐形补贴的,一个是我们银行认为比国有企业放贷是有钢性兑付的,信用风险成本会降低。还有一个认为,我们央行总是来救我们,我们可以放大流动风险,所以流动性成本又比原来低。整个导致的结果是我们新增贷款比别的国家多一些。
以上因素理论分析完了,我们也做了一个面板模型,我们选择了14个国家,设了关键变量、控制变量,讨论完之后,发现大部分因素都是正确的,唯一一个解释不了的是储蓄率,后来我们把样本进行分组,我想我们可能可以进一步研究。说明大部分前面分析都是正确的。
接下来回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通货膨胀,既然货币超发会不会引起通货膨胀?这两年货币增速是在下降的,所以我们通胀今年估计到2都有困难。但是我们M2比GDP不断上升。按道理来说,这不矛盾了吗?因为货币在下降。我们的模型标明,事实上衡量通货膨胀最直接的还是做货币,不要用M2比GDP。从本身来看,M2比GDP货币超发,就是因为没有导致膨胀,因为如果导致膨胀的话,GDP会一直上升。当然,M2/GDP如果偏离长期趋势的话,是会导致通货膨胀的。这是解决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有趣问题,现在通胀不是问题,那经济危机是不是一个问题?新发债务,会不会导致经济危机。我们用57个国家,从1978年到2011年开始的动态面板,所有这些国家的危机,我们全部梳理出来,梳理出来之后做模型。最后得出来的结果非常有趣。我们测出来M2如果上升的话,危机的概率是显著的。也就是说确实会影响危机。更有意思的是,我们可以反推危机概率,这张图蓝色的点是不带控制变量的,而绿点是带控制变量的。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爆发危机概率最高的时候是1989年和1998年。这几年其实中国爆发系统性风险概率是在下降。因为我们货币确实已经开始下降了。事实上,近几年违约率上升允许部分企业出新,恰恰是让我们系统性风险概率降低。所以说结合前几个月国际评级公司下调中国评级,我们觉得是没有道理的。因为事实上,未来几年系统性风险概率是降低的。
第三个问题,货币超发会不会导致人民币贬值?
首先直觉看,如果所有国家增发货币而不贬值,一个国家就可以对外有无限购买力,这显然是不成立的。理论看,蒙代尔模型也是这个结果,浮动汇率下如果宽松货币就导致货币贬值。现实因素非常多,货币制度、短期、利差等等都会有影响。到底能不能解释汇率,我们也是先找了各个主要国家看了一遍,大部分国家M2比GDP和汇率还是有正面相关性的。唯一一个很有趣的国家是日本,因为日本是全球唯一M2比GDP比中国高的,也是唯一历史上升幅度比中国高。但是日元汇率从长期来说一直是升值。其实日本央行一直想让日元贬值,但是一直没有效果。
我们把中国的M2与人民币汇率分成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汇率贬值,第二个阶段是升值。怎么做?一个是分成两段做,一个是季度数据研究数据做,一个是用对美元汇率做,一个是用名义有效汇率做。这么多种做法,总共做了十个模型,看一下结论。事实上M2比GDP是会导致汇率下降,但是解释力度不太高,大概是在8.7%左右。因为汇率决定因素太多。当然也不可能增发货币,汇率一点不受影响。到现在三个因素都讲完了。
最后是未来M2/GDP到底怎么走,由于货币化正在结束,人民币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不会一直减缓,我们也做了个回归。确实对中国来说是成立的,随着货币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中国货币流通速度放缓速度在放缓,所以M2以GDP上升速度在放缓。所以估计出来大概中国未来上限,大概2.24倍的上限。
一旦有了长期趋势之后,我们现在如果偏离这个趋势的话,我们误差能不能修正,我们也做了误差修正模型。结论是会向长期趋势会靠拢,但是靠拢速度比较慢。我们事实上,把全球所有国家都做了一遍,我们发现很有意思,只有四个国家符合这个模型,一个是日本,还有马来西亚和泰国。这些国家在经济结构上跟中国是有一定共性的。所以我们可能会下一步进一步研究结果。对于M2比GDP短期趋势,大概现在是9.4,到今年年底大概是9.5到10之间。
主要结论和政策建议:1M2/GDP的升高是全球长期普遍现象;2、中国显著高于其他国家;3、准确理解M2/GDP通货膨胀的关系。4、更应关注货币超发关系。5、正确看待货币扩张与币值稳定关系;6、M2/GDP不会无限升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