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学术研讨 > 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贾康: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 支持民企长期健康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05 16:35:47作者:贾康来源:浏览:打印
\
财政部原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

我围绕民营企业发展的此次会议主题,就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坚定不移支持民企长期健康发展,谈一些基本认识。

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领导层注意到,民营企业国内投资有明显走低的表现,而海外投资却有剪刀差式的慌不择路找出路、不计工本的特征。这个情况在迅速引起管理部门和决策层关注、领导人非常重视的情况之下,在2016年3月4日,两会上的企业界和民主党派联席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做重要讲话,主题就是毫不动摇地坚持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明确提出到现在已多次表述的“亲”“清”二字,给出了这方面的中央指导精神。2016年11月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重要文件,强调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石,保护产权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就此给出一系列重要的指导方针。

比较直率地说,中国这样的权威性文件,是有明显针对性的,就是要消除实际生活中间,民营企业发展中产权保护等重大事项上的相关短板,克服对于民营企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产权保护不到位、执行不到位的相关错误认识。

2016年12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和李克强总理都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了重要讲话,讲话里有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并具体落到“抓紧编纂民法典”的工作要求”——各位想必已经注意到,《民法典》现在已经正式颁布了。《民法典》从它的制度建设意义上来说,就是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历史阶段上,夯实保护产权的民法基础。如果从历史上看,曾经被马克斯、恩格斯高度评价的《拿破仑法典》,在资产阶级革命以后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间,其重要贡献就是使当时历史条件下明显解放生产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民法典》的基础上,通过保护产权进一步提供了建设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的法理基础和制度支撑。在中国,历史发展到现代化冲关阶段,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市场体系,就一定要特别注重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针指导之下要做的法治建设工作。和这样的要求相关,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也是有明显针对性地强调)坚持有错必究,尽快纠正一批侵犯企业产权的冤假错案,保护企业家专心创新创业的积极性,等等。这是说出了过去在中央层面上没有如此清晰表述过的新话。

再往后,我们可注意到党中央、国务院在2017年9月8日专门发布了《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具体表述了很多的中央指导方针,在实际生活中间,是覆盖了关于民营企业家的各种观点、不同认识、影响民营企业家群体发挥作用的困惑问题,给出中央的基本态度和基本指导方针,里面有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现在仍然应该反复地学习和领会。

再往后,要提到2018年11月1日——我们现在还不断在经济学界听到人们提起的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这个讲话内容非常丰富,在强调“三个没有变”,强调“两个毫不动摇”,强调从宪法到党章、到继续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体现的对于民营企业支持态度的同时,总书记前所未有地代表最高决策层表述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这个概念现在还不断地被方方面面提到,而在实际生活中间,这也是明显地针对着存在的问题。在对民营企业的认识与态度上,我们不必讳言总有一些把民营企业家以及民营企业所代表的经济成分“入另册”的认识,在中央指导方针、总书记讲话里却已经非常清晰地强调了要把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放在自己人的定位上。

2019年2月14日,中央和国务院两个办公厅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的若干意见》,又是针对实际生活中的突出问题,特别是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给出一系列的指导,即怎样加大金融政策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对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在2019年12月22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这一文件正式颁发,强调了民营企业在推动发展、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和扩大开放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经成为我国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后来我们也知道,对于民营企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有56789之说。这个我就不再重复了——在当下大家最关心的应对疫情、中央在“六稳”和“六保”和概念上进一步表述的带有应急和稳定全局重要意义的指导方针和要点,放在首位要保的是就业——就业是基本民生,是为稳定经济最重要的影响全局的指标。而就业从实际指标分析来看,已经形成民营企业提供80%就业的格局,而且新增就业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这也就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方针对应到现实中间,可使我们深刻体会到民营企业是自己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必须毫不动摇支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组成部分,以及这些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克服社会主要矛盾而推进现代化事业联系在一起的。这些都值得我们进一步结合实际生活,继续深入领会中央大政方针。

还特别需要提到最近2020年的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其中强调了“保障不同市场主体平等获取生产要素”,“支持各类所有制企业参与要素交易平台建设”,以及5月份中央形成的可称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姊妹篇的《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权经济共同发展,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等等。

这里简要提到的这些中央、国务院指导全局的重要方针,我们都有必要进一步深刻领会。与此关联,有必要简单勾画一下,中国的民营企业自“社会主义”概念在中国确立以后,从实行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所经历的“之”字型发展历程。上世纪50年代前期提出党的过渡时期基本路线之后,以三年左右时间,完成了当时称为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实际的结果是开始了民营企业很曲折的变化时期。现实形态上,民营经济在1956年以后是基本消亡的。然后,要提到,结束十年动乱,努力拨乱反正,打开了民营企业恢复、再生的时期。1978-1991年,个体经济有了政府方面鼓励以后得到的快速发展,私营经济从无到有。再往后,小平南巡这样一个里程碑式的、直接促使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目标模式确立的重要事件之后,我们看到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1992年到2001年时期,虽然不到十年,快速发展带来实际生活中我们综合国力的迅速提升和中央指导方针方面进一步给予的相关重要指导,是给人印象非常深刻的。现在可以回忆,在这个时期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很多一线同志认识到,民营经济发展在这里与“三个代表”内在逻辑是融合在一起的,如果认清民营企业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贡献,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很多工作在一线的领导同志会注意到,按照“三个代表”,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鼓励民营企业的带头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而进入执政党,实际上民营企业家也进入了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2001-2012年,全面科学发展和“两个毫不动摇”方针下,民企得到进一步发展。2012年之后,强调高质量发展的新背景之下,必须认识、适应和引领新常态,在这个过程中,民营企业继续发展。但我们不得不关注,在中央指导之下,如何化解和民营经济发展相关所产生的一些错误认识。前面提到的总书记亲自主持的2018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就是由总书记之口明确地说,民营经济离场论、新的公私合营论、直接控制民企论,都是错误的,是违反党的大政方针的。实际生活中怎么处理这些事情?还有待做出一系列的努力。

民企对全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其意义,当然我们必须从正面给予肯定,如同“五六七八九”,可知民营企业是缔造我国经济奇迹的贡献者,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和生力军,是我国深化改革、开创新局面的积极推动者。对这些肯定之后,还要看到,在某些重要的领域里,“生力军”的意义还没有说到位,比如数字经济发展,必须参与全球竞争、以烧钱的方式争取让头部企业脱颖而出,而这些年国内已经脱颖而出成为头部企业的,是清一色民营企业,已经从生力军变成这个领域里的主力军,特别是在疫情突发之后,最能够抗疫、最能够解决应急客观需要的,是电商平台为代表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有效供给的力量。这些方面非常值得我们理论研究者和实际工作者进一步来深化认识,形成我们必要的理论创新成果和有助于指导实际工作的更好的一些基本共识。

我认为,在“五六七八九”已经看到的格局基础之上,还可前瞻这个比重的演变趋势如何。从个人认识来说,粗线条的前瞻,“五六七八九”的比重,从中长期来看它不是降低,而是有可能稳定和在某些比重上进一步提升。50%的税收贡献,现在有人说50%以上,可以看到这个数据怎么样进一步演进。60%的GDP,在很多地方政府辖区之内感受到的是比60%更高。70%的科技创新成果,可能这个比重还在提高。80%的就业和90%以上的新增就业,我们看今年的数据,很可能与过去的数据相比还在走高。民营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领导人说它是“自己人”,应不是简单从纯粹功利角度考虑——不仅仅是因为它非常重要,我们必须接受它。实际生活中间不排除有这样一种认识而带来的骨子里含带着对民营经济仍有的歧视,于是某种情况下这个“自己人”会有“正册”和“另册”。实际生活中民营企业反映的问题是,总书记说要破除的“三个门”总是若隐若现,在某些场合非常顽强地表现出实实在在在那里妨碍着民营企业进一步发挥作用。民营经济在思想、政策、融资等方面受到的歧视,如果做一些调研,可以说带有一定的普遍性。这样,对于“自己人”属性认定的依据和相关分析,我们必须从政策、法律依据,历史经验、现实需要和理论依据,以及深层的基本原理和逻辑等等方面,进一步地探讨。我后面会简单汇报一下,作为研究者,在这方面需要比较直率地表达意见。

我们觉得,需正视如何消除那些带有“极左”特点的思想歧视,即仍然把民营企业看作现在不得不接受的、骨子里是异己的力量,属于无奈选择,未来还是要消灭你们,这是“崇高的理想”——这些总是若隐若现,在生活中影响我们贯彻党的基本路线,贯彻“两个毫不动摇”方针。现实生活中,各个领域不公平、不公正的准入与审批歧视,在调研中发现大量的案例。融资歧视,也是大家在资本市场上、资金市场上,很多从业者心照不宣、说起来大家都知道的一种情况。到现在,我们还是需要非常实事求是地来正视这种现实的问题,想方设法按照中央的要求,化解这种歧视。

在未来长远发展上,我想强调,中央早已经给出、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上强调确立的非常重要的改革方向——混合所有制,应该是以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来把握历史趋势的一个基本路径。我们走向现代化,新时代中民营经济发展要在现代企业制度之路上越走越宽的话,必须大力支持混合所有制改革。

实际生活中我知道有很多争议。现实场景中,有的时候民营企业感觉,所谓混合所有制似乎是要“吃掉”我,政府方面、国企方面想一股独大,不愿接受,还会有种种的实际办法卡着,形成要挟的压力,困难的时候,只好并不情愿地加入混改。我们不必讳言这种情况。但中国大地上现实生活中确有客观需要、我们创新过程中必须重视其健康发展的PPP这种机制,天然会使我们对混合所有制形成一定的信心:2014年以后,大力推进的PPP创新过程中,现在统计下来,不是像有人所说的是国有企业和政府合作来通吃,财政部的入库项目里,45%左右是民营企业做成的项目。这些企业和地方政府合作的时候,地方政府方面天然就不想一股独大,他的政绩表现为尽可能少出钱,少持股,把事情做成,这才是政绩上做得漂亮,所以PPP的创新天然带来使民营企业可以有比较明显的弹性空间,来选择自己自愿签字和政府合作,形成新的混合所有制创新机制,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发挥他们的功能作用。我们应特别注意这样一种因势利导、水到渠成的混合所有制改革。

国有企业吸收民营企业参股、入股,我们也有值得进一步总结经验的案例。据我所知,至少在很多重要的内部讨论场合,已经在反复总结这些案例的经验。我们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主线上,可以制度创新打开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的广阔空间。所有制上,我们一定要坚持主打混合所有制的改革基本思路,在混合所有制所依托的股份制这一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之内,国有的股,非国有的股,公的股,非公的股,企业的股,员工的股,乃至社会上投资人的股,可以充分地混合,最大化地提供潜在优势,形成调动一切积极性、发挥一切潜力和活力的制度安排。

实际生活中,考虑民营企业长远发展,再往前走,前已说到的混合所有制实现的共赢,是一直连通到共产党人的初心的,就是《共产党宣言》里所说的,未来的社会,我们奋斗的目标,最后要达到“自由人联合体”的境界。马克思主义的初心、理想,表述的就是《资本论》里从严谨的理论论述所给出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样的原则思路。在这个思路上,现在为止,讨论是非常不足的。过去有种种的思想顾虑,在马克思这一非常重要、非常鲜明的思想指引的讨论方面,很多人是绕着走的;不得不说的时候,有些说法现在来看,学术上是难以成立的,比如说个人所有制只能理解为生活资料上的重建个人所有制,这完全不搭界。马克思讨论的正是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马克思一直在强调的是,在生产力发展基础之上顺应客观的要求,去达到未来理想社会自由人的联合体——原则分析之后认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所形成的社会制度,必然要由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具体表述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基础上,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怎么认识它?这和《共产党宣言》的认识框架有关,需要我们正本清源,重新认识私有制,对它的改造,是一种“扬弃”。很遗憾,中文文本一开始就翻译为“消灭私有制”,以中德文版本对比,有比较大的差别。现在我们贯彻党的“两个毫不动摇”大政方针前提下,充分运用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的优势实现民营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就应正本清源,深刻领会马克思的思想引领,说清楚在未来的基本制度上,马克思已经认识到,生产力发展与股份制带来的资本社会化,是对资本私有制的扬弃,而这个扬弃可以引出在未来我们重建个人所有制——这是我们应该去追求的更合理的社会愿景。

如果按这个思路,当然可以在社会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摆脱种种脱离实际、违背发展规律的民营经济“非我族类”和急于过渡、搞新公私合营的错误思潮,坚持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未来的长期发展,这正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

最早的一本陈望道先生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版本里,有一个给人印象深刻的表述:“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而现在我们实事求是正本清源,这句话中的“消灭”是误译。看德文原文,非常明显使用的是严谨学术用语“扬弃”,德文大概的发音是奥伏赫变,学术界的这一音译也表示了它是一种变化,后来学术界又达成共识,认为可以翻译为“扬弃”二字,那就在意译时更形象了。扬弃这一意译,同时可以带着中国人能理解的现实意义上的提示。因为我在农村做过农活,做过扬场的事,不管是小麦还是稻米,它的扬弃表现,是非常直观的,扬之后所弃的,是草根、杂物、泥块等,留下的是我们希望保留的主体,这个直观上的扬弃,不是让这个主体消灭而不存在了,直观看主体仍然存在,但它升华了,有破茧成蝶的升华。这种考证的意义至关重大,我们需要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的历史作用并不因此而贬低,但是在现今情况下,作为有出息的马克思主义者,理应更加准确、更加全面地按照马克思主义思路,来认识这里面的关键词。关于这个关键词的认识,还可以有其他的佐证。我听说编译局有的人不服气,说这个词是不一样,但看看上下文还是可以理解为就是“消灭”,但我说,需要重视领会一下,马克思主义重要理论来源之一德国的古典哲学,什么时候用扬弃,什么时候用消灭,都是有清晰的逻辑相连接的。看中文本,下文另有“消灭”字样的,比如紧跟着有两个“消灭”,原文看都绝对不是扬弃的术语,可以看出对这个关键词有必要作清晰界定,以利于领会精神实质。特别是如果我们不纠缠只言片语,而是从《共产党宣言》开始接着看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基本逻辑,《共产党宣言》中“扬弃”这个词这么关键的表述,其内涵的“扬弃”逻辑,是在《资本论》里全面展开,说白了就是在股份制之下,资本社会化,使资本私有制的扬弃成为可能。马克思说,未来的社会(即共产党奋斗的前景)是重建个人所有制,这样的思路正本清源,到现实生活中,理论联系实际的意义,是告诉我们,坚持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对民营经济支持其长期发展的理论依据,正本清源后正是我们掌握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理论成果之中的基本思路——我并不认为他们所有话语一句句都必须固守,但他们所揭示的基本原理、所揭示的基于社会发展规律原理内涵的基本逻辑,我们一定要深刻领会。股份制和混合所有制实践中,员工的持股,社会公众在资本市场上自愿的持股,这些现象形态之后,难道不是包含引向“重建个人所有制”的思想指引逻辑吗?

深刻领会基本原理、基本逻辑,我们就可以有更充分的信心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推进当下中国改革深水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这些正是我们坚持、继承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正是我们在推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有出息的马克思主义者应该去做的伟大事业。我认为,为这样的事业奋斗,应该落实当下抗击疫情面对复杂局面、继续贯彻现代化推进战略的同时,我们支持民企发展和长期共赢发展应该重视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正本清源的思想观念创新领域。

今天就这些给各位做基本认识的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此为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2020年第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