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广宇董事长,贾院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上午好!特别高兴在这样一个周末的上午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对2021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以及对当前,以至未来几十年最重要的一共是两个词、六个字,“碳中和+数字化”的相关研究。
先分析一下2021上半年的宏观形势,上半年GDP增长12.7%,二季度是7.9%。我们在这一页给出了主要的指标。可以看到上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第一,因为德尔塔变种肆虐,全球疫情又变得比较剧烈,全球经济增速是放缓的;第二方面,从我们梳理的这张表上展示的数据看,增速弱于预期。所以,不久前中行全面的降准0.5个百分点。但6月份当月指标大多向好。
展望未来,经济下行压力将逐渐显现,因为出口增速,随着速欧美疫情的好转,欧美国家包括印度的生产供给端会有所恢复,对我们的出口也会有种替代作用。
这种情况下,宏观政策我们另一张表也给出了从2007年以来主要的宏观政策的情况。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都是稳健。刚才贾院长的发言里提到“改革创新者胜”,我在PPT中给出的观点与贾院长可谓不约而同。今年一季度受北京市工商联委托研究了京津冀大协同的问题,北方经济应该怎么发展,基本的答案就是要“建设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以新四化驱动一体化、现代化,从而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委主线,把京津冀打造成北京经济创新驱动主引擎、示范区。“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是新的阐释,过去比较强调服务型政府,我们建议政府要强化市场,政府不是要把自己天天发文件搞得很强,而是要像深圳、苏州为特点,把市场做的很强,这是政府的责任。
一个英国的学者写的一本书《创新型政府》,政府本身要不断创新,同时通过自己的政策来推动企业创新。新四化,要素市场化,全面数字化,民生富裕化,贸易规则一体化。
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东北的发展给出的答案是要“强化市场,开放包容”。就是东北的问题,华北、西北的问题,政府怎么去强化市场,同时要用你的开放性、包容性,用这种包容性的制度来推动包容性增长,而不是汲取式的发展。北方的发展,个别政府的政策是从社会,从民众汲取式的,这就很难发展。民生方面,我们今年出版了《战略与路径: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四大民生领域的创新性研究》,各方面评价比较不错。
上半年宏观形势主要分享这几点。关于今天的主题,我们系统研究了碳中和,刚才张蕾司长谈到很多方面。我给大家分享,包括碳中和的时代背景,还有我们研发的“碳企链融平台”的可行性,机遇挑战,全球碳金融发展经验以及路线图分析。首先是分析一下碳中和的时代背景和内涵特征,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提出,有什么内涵。
第一,外部压力,张司长刚才也谈了,我们是有外部压力的。2015年12月12号全球达成碳中和的共识。什么叫碳中和?就是要把全球平均的气温控制在比工业化前升幅控制在2度以内,力争控制在1.5度。如果不控制什么情况呢?不控制这张图右下方,会使得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本周郑州,还有德国最近的水灾,都跟全球变暖温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导致气候的重大变化。不仅会有很多的暴雨。另外,海平面会上升,上海就可能会变成海上,中国的沿海地区也会被淹没,总统就在水下签文件了,显然有这个问题。所以,全球达成一个共识,要加快碳达峰、碳中和。中国是30/60,全球是2050年实现碳中和。这是外部压力方面。
内生的动力,张司长刚才也谈到,我们国家有关部委也在研究,企事业有内生的动力,我们自己也需要把这种高污染—高消耗的产业转向低消耗—低污染,促进转型升级。广宇理事长也提到转型金融,其实就是要为产业进行转型提供融资。另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右下方的书就是我经常推崇的《对我们生活的误测:为什么GDP增长不等于社会进步》,这是法国总统萨科齐组织世界上几名知名学者、欧美国家的几个诺贝尔奖学者提出,一共三章,第一章是分析GDP的缺陷,光有GDP指标,你增长6%也好,8%也好,仅有这个是没用的,现在水灾这么严重,上海变海上了,雾霾很严重,光有钱是不够的。所以,第二章提出关注生活质量,民生的问题。第三章跟碳中和有关,可持续发展问题,这本书一共三章,建议关注一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在贾院长领导下几年前“新三驾马车”:改革开放;创新创造;生态民生。贾院长的发言也谈到唯改革创新者胜,也是强化了这个问题。最后落到生态民生跟碳中和的关系。
“生态、民生”我们新供给研究团队第一次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生态、民生进行了并列,共通点就是都有一个“生”字。英文里生态(ecology)和民生(economy)都有同一个词根Eco。所以,中文都有一个“生”,英文词根Eco是居住地的意思,所有政府的政策都要把居住地,包括进到这个会场柴米油盐这些东西解决,小孩学有所教,老人病有所医。生态就是到户外要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所以,十四五规划也进行了明确的提出2030实现碳达峰,我们这张图给出了什么叫碳达峰,碳的排放一直是往上的,一直到2030一个高点,随后要减排。尽管减排了,我们这页给出了什么叫碳中和,一般人谈碳中和没谈清楚,基本上这张图当前黄条和绿条的关系,当前的黄条排放量是远大于绿条的。所以,净排放还是在增加的。2030年碳达峰,排放量减少,碳吸收量,刚才张蕾司长谈的以林业为特点,吸收量在增加。2050全球还在排,不可能不排,当年的排放和当年的吸收量是相等的,这就叫碳中和,全球是2050年中国是2060年。
实现这个目标,刚才多位学者发言也谈到了我们金融界目前做的很不够。我们金融界应该怎么做呢?我们也进行了研究,认为要构建一个数字化的碳金融平台。要实现碳中和,前面谈了这个目标,我们研究认为需要从四个层面进行推进。第一个层面,从国家层面,现在发达国家也有它的目标,发展中国家也是勇担减排的责任,地方政府层面要有政策的支持,还有企业、团体、个人,碳中和不仅是政府的事情,也不仅是地方政府的事情,也不是跟企业没关,跟我们每个人都有关。需要从四个层面入手。
金融方面确实需求巨大,目前每年的资金供给是五千多亿,但是总缺口是2.5万亿,要实现这3个目标,必须要靠构建数字化的金融平台才能很好的实现,我们首先看到融资有缺口,因而需求不是问题,这样为供给就提供了可能。其次,中央很重视这件事情。第三,多家金融机构也进行了布局。
关于机遇和挑战,要实现刚才说的碳中和,需要从传统能源的洁净利用,另外新能源替代,这是供给端怎么少排放;而碳捕捉,还包括植树造林,这些都有转型需求,提出了很多机遇。
面临挑战方面,因为这种巨量的需求,光靠传统的金融是很难实现的,加大了我们这方面的难度。要构建这个平台,我们从发达国家吸取一些经验,从美国来看,成立环境责任经济联盟,它的政策激励和金融支持是推动碳减排的。英国推动贷款担保计划,成立碳金融组织,金融支持低碳项目发展。第三,荷兰发展PPP融资模式,并建立低碳环保项目基金。日本政策投资银行,贾院长提到政策金融的重要性,引入环境评级,积极引导金融机构把风险控制和ESG进行结合。韩国引入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为此,我们怎么构建?我们构建一个平台,要整合政府金融机构的社会资源,多方合作,优势互补,同时提高碳市场楼栋性和交易价格有效性,尽可能提高碳资源配置效率。这个过程中,需要引入碳排放权的抵押质押交易机制,充分挖掘碳排放权的交易价值。
数字化碳企链融。具体构建经过我们系统研究给出了基本框架:融资+融智相结合,这个平台不光是融资,还要融智。融智方面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研究,研发了华新链智——滴滴打车式的智库,应该在近期会正式上线,目标是链接各方智慧,助您行稳致远。这是数字化智库。还在研发一个数字化的资本市场,因为碳中和既需要直接融资,也需要间接融资,为此,需要打造数字化的资本市场——滴滴打车式的资本市场和滴滴打车的信贷平台,一共三个数字化平台。
这三个平台需有机互动。这张路线图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框架,实现这个平台的替代平台的运作需要有地方的征信机构,资产评估系统来做支撑,辅助服务。供给端这么大的金融需求,需要各类金融机构,包括信托公司作为供给端,需求端可以把各类企业上线,这样构建一个由华新链智作为发展战略和融智需求,充分发挥资本市场解决直接融资问题。碳企链融信贷平台主要是解决信贷问题。
上面说得很热闹,怎么落实呢?我们觉得需要三方面互动,政府、企业之间,金融和企业之间进行良好的互动才能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具体怎么落地?华新链智平台,我们已经研发好了,近期很快会上线。同时,跟政府方面要构建信用信息平台,具体可以参照浙江台州的局面来完善信用信息平台,从而构建一个好的营商环境、信用环境。
关于碳中和信贷平台怎么做,河北省唐山市政府在一年前在一个机构的推动下已经搞出一个雏形,运行了一年多发放了400多万贷投。2020年推动与珠海横琴金融局进行合作,让天下优质企业都能快速上市融资,让天下民众安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
最后我们建议整合内外不资源,建立研发机构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要实现碳的新能源替代,碳的减排需要科技,要实现碳捕捉也需要科技。张司长谈到的林业的发展,中间其实也需要科技。所以,高水平的研究机构、大学的构建就变的非常重要。我就谈这么多。谢谢各位。
(此为2021年7月24日在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第二季度宏观形势分析会上的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