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观察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 文华观察

黄剑辉:创新理论阐释,完善制度供给
发布时间:2023-09-05 10:07:42作者:黄剑辉来源:浏览:打印
创新理论阐释   完善制度供给
——引入“民有制+四分法”促进新时期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黄 剑 辉
(中国民营经济研究会,北京 100083)
[摘要] 本文以增强我国民营企业发展信心动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分析了新时期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和时代背景,在厘清民营经济发展基本逻辑的基础上,梳理了推进“两个健康”面临的新形势及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归纳了我国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温州市、福建晋江市、上海奉贤区等六个沿海发达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研究提炼了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政府及国际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经验,就新时期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战略路径建议:1.加快民营经济理论创新。在引入“公有制=社会主义民有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四分法”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国企与民企关系,为我国民营经济长治久安奠定基石;2. 构建以“市场化+法治化+决策民主+崇尚科学+高品质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为标志的一流营商环境;3.完善相关制度供给。包括适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设立“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探索建立“系统重要性民营企业”差异化监管机制和倾斜性支持政策体系等。
[关键词] 民营经济 高质量发展 理论创新 制度供给

一、新时加强两个健康”建设,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一)“两个健康”的内涵及提出背景

“两个健康”,即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是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统战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两个健康”理论是改革开放以来伴随中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而构建和完善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在民营经济第一轮加快发展的背景下,2000年召开的第十九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两个健康”,并把着眼“两个健康”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统战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随着改革开放深入推进,促进“两个健康”的理论和实践也逐步丰富和发展。

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我国民营经济只能壮大、不能弱化,不仅不能“离场”,而且要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民营经济在我国的重要地位是“两个健康”理论提出及不断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基础。

(二)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并提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

2022年10月闭幕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2022年12月16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明确提出“要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各级领导干部要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构建亲清政商关系”。
2023年7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指出,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力量。并明确要求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民营经济政策支持力度,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着力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持续营造关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社会氛围。

    二、厘清促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逻辑

(一)准确把握马克思主义相关原理

1.发展民营经济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决定着我国经济制度的性质与经济发展的方向,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根本性和全局性作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进行“三位一体”的新概括,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显著优势(高尚全,2019)。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在新发展阶段,致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广大民营企业肩负着重大使命(刘鹤,2019;张福军,2021)。
2.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消灭私有制”思想。 马克思认为消灭私有制是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最终结果,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私有制的具体形式不断发展演进,逐步扬弃自身的私有性质,如资本主义私有制从业主制和合伙制发展到股份制,直至最终被公有制完全取代。具体到社会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所有制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是由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彭五堂,2021)。
马克思认为,私有制的生产力基础是分工,只要社会还存在职业分工,劳动还是人的谋生手段,私有制必然会存在。马克思从来不认为私有制和公有制是水火不容的,恰恰相反,他很清楚,私有制和公有制是可以并存的,甚至是互补的,它们分别适应不同的生产力水平。
3.正确认识民营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存在发展的规律。认识民营经济的本质特征及其存在发展的长期性、必然性,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民营经济发展变化的实际,进行科学研究,作出合理的阐释。从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看,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事实需要予以关注。
一是从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主人。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注重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力量,不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就是各阶层人民群众在党的动员、带领和指引下,为改变自己的命运,自筹资金、自主创业发展起来的,本质上是草根经济、民生经济、富民经济,是深深根植于广大人民群众的“老百姓”经济,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这一基本原理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二是从促进生产力看。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民营经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在部分先进制造业和众多高科技、新经济领域占据主导和领先地位,已成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重要载体和力量。当前,民营企业中产权多元化、分散化和社会化日益发展,与国有企业在产权意义和治理机制上日益广泛而深度合作的趋势,也充分说明民营经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完全能够与社会化大生产和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三是从促进共同富裕看。马克思主义认为,共同富裕体现的是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实现共同富裕的平等性和机会的公平性。民营企业家创办经营企业和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他们带领股东、员工、客户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过程,是各行业、各地区普遍受益的普惠式增长过程。虽然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家获得了相对更多的个人财富,但这些财富除通过合法途径实现的资本积累和报酬外,还有相当大部分分属于管理、劳动、创新和风险收益,而且他们在实现财富自由后,所有超出其本人和家庭消费需求的财富,归根结底都是社会财富。随着要素市场、财税体制、收入分配等改革的不断深化,财富分配格局也将更趋合理和完善,民营经济促进普惠增长、共同富裕的积极功能必将日益巩固和加强。从现实情况看,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强省,也是贫富差距相对较小、区域发展较为平衡的省份。

(二)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理论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改革开放45年来,中国民营企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全球的成长过程。45年来,中国涌现了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培育了一批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民营企业家。民营企业在吸纳就业、创造税收、对外投资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民营企业已成为市场经济中最富活力、最具潜力、最具创造力的市场主体,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和根基(常修泽等,2018)。
   在经济困境中诞生,在探索中前行(1978-1991)。新中国成立后,在较短的时间内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经济,中国经济社会先后经历大跃进、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等巨大变动,经过三十年艰苦的社会主义探索,中国经济走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一方面是国有经济覆盖着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又是物资极其短缺,经济缺乏活力,社会环境沉闷。刚刚从十年浩劫中摆脱出来的中国,亟需寻找一个突破口。以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就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走上了历史舞台。
    在市场浪潮中成长,在改制中壮大(1992-2002)。经过14年的探索,实践证明,民营企业的发展不仅没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秩序,而且在弥补国有企业不足、丰富市场产品、提高市场活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四大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党的十五大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作为一项基本经济制度确立下来,民营企业的地位得以确立,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发展。可以说,这十年是民营企业的黄金十年。
在全球化中拼搏,在竞争中强壮(2002-2012)。2002年,党的十六大充分肯定了民营企业家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认为个体户、私营企业主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适逢中国加入WTO的历史机遇,中国融入全球化的进程加快,国家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大幅度放宽,民营企业进行对外投资、贸易的不平等待遇逐步取消,民营企业开始在国际舞台上大显身手,积极融入全球产业链,参与国际竞争,综合实力在竞争中大大增强。
在新常态中谋变,在涅槃中重生(2013-至今)。2012年,后金融危机时代,适逢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GDP增速开始回落,告别过去30多年均速10%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增长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在此背景下,党的十八大召开,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要“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首次史无前例用“重要支柱”“根基”“重要组成部分”“重要基础”等词汇强调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民营企业的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巩固,增强了发展信心。民营企业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积极谋变,进一步深入转型升级,向产业链高端迈进。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报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理论,对非公有制经济做出新的重大论述,重申“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首次在党的报告中提出“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并在市场准入制度、产权制度、商事制度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重大部署,充分表明了党对待非公有制经济的态度不变,为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民营企业的发展信心,标志着中国民营经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概括为党百年奋斗的十条历史经验之一,强调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这是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这进一步为政府部门服务民营企业指明了方向。

     三、推进我国民营经济“两个健康”面临的新形势及需要突破的主要问题

(一)“两个健康”面临的新形势与新要求

1.“两个健康”面临的新形势:(1)民营经济面临的新挑战。成本需求等结构性变化对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新挑战;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对民营企业应对冲击的能力带来新挑战;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对民营经济创新能力带来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民营经济加快推进绿色生态发展带来新挑战法治社会共享社会加快建设对民营企业传统经营理念带来新挑战混合化发展趋势对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带来的新挑战。(2)民营经济面临的新机遇。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为民营经济带来新机遇;新一轮科技周期赋能民营企业,新产业、新业态兴起;城乡融合发展、乡村振兴加快落地,民营经济迎机遇;加快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为民营经济带来新机遇;供应链重构、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民营经济带来新机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民营经济带来新机遇;财政货币政策更加精准,中小微企业获定向支持。
2.“两个健康”面临的新要求。“两个健康”的内涵是与我们党所处历史方位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的变化相适应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面向新的发展阶段,党对促进“两个健康”提出的新要求集中表现为引领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高素质民营经济人士队伍。引领高质量发展,最基本的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走市场化、国际化、法制化发展道路,努力争创世界一流企业。
(二)实现“两个健康”面临需要突破和解决的多方面问题。一是理论创新滞后,是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发展长治久安的首要问题;二是土地、资本、信贷等生产要素市场化方面仍存在多方面问题,导致保障民营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所需“营养”供给不足或价格过高;三是相当部分民营企业内部治理失控或失效,呈现出“两个不健康”;四是民营资本在部分领域无序扩张,抑制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五是民营企业家思想波动增大,发展信心减弱;六是民营企业家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我国沿海发达省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

(一)广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2020年以来,广东省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积极用好一系列助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通过数字赋能、创新赋能、金融赋能和企业家精神赋能有效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全球经济不确定性陡增等不利因素,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优势进一步增强、发展质量优势得到凸显。民营企业连续4年成为最大外贸主体,当年外贸贡献度超过50%;大湾区数据驱动创新、人工智能创新蓬勃发展,智能制造转型步伐全国领先;金融服务“组合拳”精准施策,中小微企业融资纾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双轮驱动,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二)江苏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改革开放以来, 江苏省民营经济从社会主义经济“有益的补充”到“重要组成部分”,从经济总量的微弱到“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鼎足而立”,再到超过一半成为“半壁江山”,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江苏省在发展民营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作为民营经济“压舱石”,尊重企业家与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促进“国民共进”与互助互补,促进“强政府”“强市场”的“双强驱动”,全力营造优良营商环境,弘扬“厚德、崇文、实业、创新”的苏商精神,并顺应时代变化,积极推动民营企业“走出去”。
(三)山东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工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速集聚创新资源,创新型省份建设格局基本形成,民营企业已成长为全省科技创新的主力军。但与先进省份相比,山东民营企业在科技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等方面还有差距,民营企业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还存在一些困难和制约,需加快建设政府主导,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步伐,助力企业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
(四)浙江温州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重要发祥地。近年来,温州市深耕全国唯一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试验田,坚持以改革的精神、突围的决心,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民营企业家高素质成长,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发展成果,先行区创建的时代意义、标本意义、现实意义不断彰显。在践行新时期“两个健康”的实践过程中,温州先行区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促进“两个健康”的改革实践,在积极寻找民营经济“破局”之道的同时,也为全国贡献了有借鉴价值的先行经验。
(五)福建晋江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2002年8月20日,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在《人民日报》上刊发了《研究借鉴晋江经验,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一文,总结提炼了“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的“晋江经验”,为推动县域经济和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近20年来,晋江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民营企业家全面践行习总书记的这一教诲,实现了经济社会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超越。2021年,晋江县域营商环境全国排名第二,经济总量和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排名第四,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实践证明,“晋江经验”是引领推动县域经济、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精神宝藏和不竭动力。
(六)上海奉贤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实践。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奉贤区委、区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工作,不断加强政策供给,创新服务载体,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为上海市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发挥了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

    五、国外政府及国际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硅谷、以色列特拉维夫政府服务创新型企业的经验借鉴

美国硅谷政府、以色列特拉维夫政府服务创新型企业经验,可为我国各级政府服务民营企业提供重要的启示与借鉴:1.战略精准持续至关重要,可引入企业管理方略助其落地;2.依靠倾斜政策培育创新动力,其中金融支持不可或缺;3.科技创新及社会管理体系的构建离不开高素质人才队伍;4.真正落实服务型政府的定位,把公众、企业当作客户;5.工作重点仍要放在完善规则上,机构设置需精简。

(二)国际商业银行服务民营经济的经验借鉴

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缺位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全球共性问题,美国、德国、法国和日本主要是在立法的基础上,通过设立政策性银行、担保公司和投资公司为中小企业提供支持。花旗、渣打、开泰、富国等商业银行主要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商业模式变革、运营流程再造、产品服务创新等手段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金融服务。

    六、新时期促进我国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路径建议:创新理论阐释,完善制度供给

(一)加快民营经济理论创新,在引入“公有制=社会主义民有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四分法”的理论框架基础上,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国企与民企关系,为我国民营经济长治久安奠定基石

1.落实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二十大精神,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坚持人民至上”的精神。明确“民营企业就是由人民创办、人民经营、人民所有、人民享有收益的企业,民营经济和国有经济都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 都将始终伴随国家发展而发展”。
2.明确民营企业家定位,提升民营企业家的社会地位。明确“民营企业家,就是经营管理民营企业的专家,也是通过整合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要素,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未来,我国需要持续强化以企业家要素引领和整合其他要素,才能有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3. 引入“公有制=社会主义民有制(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的分析框架。从改革开放45年的实践看,只有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都跟我们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特征能够完全相融,从而才能彻底破解这样一个多年争论不休的问题。
经深入思考,建议未来推进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理论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党的二十大强调“人民至上”,党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二是适应时代变迁,从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入手;从欧美国家“二战”之后的国家治理实践入手;从我国改革开放45年的实践经验入手。
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理论基础,可推导出公式: 公有制=公+有+制=公共性+人民所有+制度 = 社会主义(向民众提供产品或服务及就业机会、履行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民有制(市场经济下的人民所有的经济制度)= 社会主义+民有制(全体人民所有委托国资委经营的国有企业+部分民众创办并经营的民营企业)。
上述公式的核心内涵是将“公有制”分解成三个字“公有制=公+有+制”,“公”主要体现为公共性,“有”是人民所有,“制”是制度。公共性,主要是指企业向广大民众提供产品、服务及就业机会,且必须履行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社会主义公共性,应当是公有制“公”的核心内涵,而“人民所有+制度”可简称为“民有制”。
根据上述公式,可推出三个重要论断:民营企业也是公有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是民有制的实现形式之一;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营主体。
 4.引入“四分法”,将我国经济社会领域划分为战略性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民生领域(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竞争性领域,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国企与民企关系
建议国有资本主要在战略性领域、公共服务领域、民生保障领域发挥主导作用,并以此为指导推进国有资本的战略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民营经济,主要在民生市场化领域、竞争性领域发挥主要作用。

\

 
5.在民营经济理论创新的实现保障方面,建议适时修改宪法、提高部分优秀企业家的政治地位。一是适时修改宪法,明确“国家保障各类合法产权不受侵犯”。建议未来在国家宪法、有关法律法规及正式文件中取消“非公有制经济”“私有经济”等有关表述,统称“民营经济”。二是明确“民营经济也是党的重要执政基础”,并将“两个始终是,即民营经济始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经济基础,民营经济人士始终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必须团结和依靠的重要力量”写入二十大报告或其他正式决议中。三是积极吸纳优秀企业家成为党员、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二)构建以“市场化+法治化+决策民主+崇尚科学+高品质生活环境+优美生态环境”为标志的一流营商环境
各级地方政府应建设成为“强化市场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府”“企业家友好型政府”,吸引全世界的优秀企业家到我国各地创办企业。
1.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按照“政府市场双到位”“国企民企双进步”为目标,通过引入“四分法”厘清政府与市场关系,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2020)。
2.打造服务型政府。明确政府职责边界,完善营商环境评价体系,打造国家营商环境示范区。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放宽市场准入门槛,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实施涉企许可事项清单管理。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市场监管机制,对新产业新业态实行包容审慎监管,实施“互联网+信用监管”,扩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
3.打造创新型政府。构建政府部门与私人部门的共生共赢关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科创30条”等落深落细。改进科技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实行“揭榜挂帅”等制度。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有效落实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等方面的税收优惠。

(三)完善相关制度供给

1.适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为了两个健康理论的顺利实施,政府部门应大力优化民营经济的法律环境,给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让市场参与的主体,特别是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家,个体、私营等中小企业主的积极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需要创造平等的法治的市场环境,营商环境,所有的市场主体能够能够公平参与、公平竞争的环境。为此,应适时设立民营经济法,以法律制度来保证民营企业与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
2.设立“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党对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的领导。面向新时代,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形势和任务,必须着眼加强党对民营经济的领导力和对民营经济人士的凝聚力,把促进“两个健康”作为党在新时代治国理政的一项战略课题,深入研究和探索完善党领导促进“两个健康”工作的有效途径、方式和机制。建议“中央民营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兼任,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中央统战部。
3.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央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各省市每年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推进“两个健康”的整体方略及重点工作。通过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定期召开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并加强政企沟通协商是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科学民主决策的关键之举,也有利于增进政企互动互信,增强企业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和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建议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经济会议制度、政企沟通协商制度,明确沟通协商的原则、内容、形式、渠道、程序,推动政企沟通协商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促进协商民主理念和精神在民营经济工作中的落实落地。
4.完善政策信号传导机制,进一步加强市场预期管理。民营企业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最敏感、最关切,也最容易受到政策调整变化因素的影响。建议政策制定前,相关部门应有统一的规划、清晰的政策逻辑和明确的思路。政策制定过程中,适时开展听证制度,应及时进行政策吹风,准确传递政策意图,同时组织政策关联方和市场主体进行讨论交流,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引导市场主体及时调整优化资源配置计划。
5.探索建立“系统重要性民营企业”差异化监管机制和倾斜性支持政策体系。建议借鉴央行等部门对“系统性重要银行”的做法,探索建立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系统重要性民营企业”的工作机制。相关部门要制定专门工作细则,密切了解企业发展状况,定期开展风险研判,全面落实差别化的监管机制和倾斜支持政策。对部分事关国家核心利益以及在国际上占据优势地位的民营企业,要给予超常规的政策支持。
6. 积极借鉴中国历史上商会组织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国际上发达国家商会经验,特别是浙江商会经验,建设适应新时代需要的高水平省市区三级商会,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行业协会商会是实现经济社会领域协商民主的重要主体,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环节,是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建议进一步明确行业协会商会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地位,改变把商会组织功能局限于基层社会治理、把对商会组织的管理混同于整个社会组织管理体系的习惯做法,尤其是要充分发挥其在企业治理、行业治理和社会治理中的突出作用。
 7.以数字化技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积极研究打造省市两级“民企链融”数字化供应链金融平台,服务信贷市场,链接金融供给,精准滴灌民企,为民营企业提供“滴滴打车”式便捷高质量信贷服务,运用数字化手段彻底破解困扰民营企业多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体可由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总体部署,由各省市金融办具体牵头,商请当地有关商业银行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当地实体企业、互联网企业、金融机构等设立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民企链融”的运营主体。
8.完善系列弘扬企业家精神的政策举措并提高代际传承能力。把发挥企业家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宣传中央“两个毫不动摇”的决策部署,增强企业家发展信心。更加注重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环境,提高办事效率,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更加注重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在暖企护企上下功夫,帮助企业破解生产经营中的堵点、痛点,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
9.从舆论上、政策上鼓励民营企业苦练内功补短板,致力于成为百年老店。引导各地民营企业结合当地资源禀赋优势,紧紧围绕“数字化+碳中和+人工智能”,实现“空中飞跃,云中漫步”式产业转型升级。

  
参考文献
[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见证重大改革决策——改革亲历者口述历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8年12月1日.
[2] 刘鹤.《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日报》,2019年11月22日.
[3] 彭森著.《推动新一轮市场化改革再出发》,《经济日报》,2020年05月21日.
[4] 常修泽等著.《所有制改革与创新》,广东经济出版社,2018年.
[5] 郑新立著.《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40年轨迹——奇迹是如何创造的》,商务印书馆,2018年.
[6] 彭五堂.全面准确理解马克思“消灭私有制”思想,2021年11月.
[7] 张福军.我国民营经济发展基点的新变化,2021年11月.
[8] 贾康.《深入学习领会中央精神 支持民企长期健康发展》,《每日经济新闻》,2020年09月17日.
[9] 高尚全著.《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必须把握两个中性原则》.《中国民商》,2019年3月1日.
[10]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加快打造强化市场型政府 着力培育管理(企业家)要素——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改革研究》.2020年.
Innovative Theory Interpret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System Supply
--Introduction of "private ownership and quadratic metho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 in the new era
Huang Jianhui
(China’s Society for Non-state-owned Economy, Beijing, 100083)
Abstract: This article to enhanc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 enterprises confidence power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landing point, analyzed the new period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 of the connotation and background of the times, in the clarification of the basic logic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sorting out the promotion of the "two healthy" facing the new situation and the need to break through the main issues, summarized China's Guangdong, Jiangsu, Shandong, Zhejiang Wenzhou City, Fujian Jinjiang City, Shanghai Fengxian District and other six coastal developed provinces and citi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of the relevant practice, the study distilled the United States Silicon Valley, Israel Tel Aviv government and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banks to serve the private economy of the experience of the new era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c path of the proposal: 1. Accelerate the theoretical innovation of the private economy.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public ownership = socialist private ownership (state-owned enterprises + private enterprises) + tetralogy", clarif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government and the market,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private enterprises, so as to lay the cornerstone for the long-term stability of China's private economy. 2. Building a first-class business environment marked by "marketization + the rule of law + democracy in decision-making + respect for science + a high-quality living environment + a beautiful ecological environment". 3. Improving the supply of relevant systems. These include the timely promulgation of the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romotion of the Private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entral Leading Group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ivate Economy, and the exploration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 differentiated supervisory mechanism for systemically important private enterprises and a system of tilted support policies.
Keywords: private economy,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eoretical innovation, system supply
分享到: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