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研讨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课题研讨会

黄剑辉:两个供给侧的改革须联动
发布时间:2016-01-20 16:54:43作者:来源:浏览:打印
2016年1月19日,《2049:智能崛起》新书发布会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国家图书馆典籍博物馆五层文会堂召开。中国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副秘书长,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剑辉博士做精彩致辞。以下为演讲实录。
   
黄剑辉:尊敬的贾康院长,各位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在国家图书馆这样一个国家级的学术殿堂举办广宇董事长最新出版的《2049:智能崛起》,首先我要向广宇董事长带领的研究团队取得这样一个成果表示衷心的祝贺,向中信出版社乔总编给予我们的支持表示感谢,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欢迎。

今天的致辞主题,根据这本书的主题,谈的是坚持发展创新引领的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之根本,谈四个方面。一、把2049的框架跟大家简单分享。二、五大新的理念引领我国新发展。贾院长做了阐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主基调。三、坚持发展创新引领的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之根本。四、中国制造业需要加快弥补短板,才能加速智能崛起。

首先跟大家分享一下中国2049战略的框架,三四年来在洪董事长、贾院长的领导下,我们这个研究团体是一个平台型的跨界的研究团体,做了很多的思考和研究。其中基于“十八大”提出的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做了一个大型的课题,近百位学者共同参与,把中国未来35年的发展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4-2020,用“乘改革东风扬帆启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描述。大家都提现在到了深水区,过了这条河以后,前面还有一个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过这个陷阱。2020-2030需要架设改革创新之桥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人谈“十三五”末期人均GDP1.2万美元,好像已经跨越了这个陷阱了,其实我们的理解,抵达了这个门槛附近和跨越这个陷阱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恐怕还需要15年左右才能很好的实现我们的生态环境、生活质量全面的改善。第三阶段,2031-2049,持续强化软、硬实力,阔步重返世界之巅,过了中等收入陷阱以后,重返世界之巅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三个阶段放在1567为起点的500年的框架,把近500年来大国的崛起横向的分析和中国自汉唐时期以来的发展历史,放到这样一个框架来思考,以这个为框架形成一个主报告,11章,有15个专题,在11章里把中国汉唐以来的经济发展回顾与反思,近500年大国的崛起,中国与欧美竞争力的比较为基础再去分析未来35年环境、目标量化分析,最后把三个阶段的政策建议写出来,这个主报告已经基本完成了。还有15个专题覆盖面很广,第三单元的张茉楠博士负责第四项创新驱动的“十三五”规划中长期战略研究,养老的问题姚司长担纲。中国新一代新兴技术与互联网产业中长期战略就是由华软公司王广宇董事长带领的团队负责的,我很佩服广宇董事长除了做企业还有这样的学术情怀来做这样一个重要的战略研究。

第二部分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初步思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也是适应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后,综合国力竞争形成主动选择。未来如何理解从供给端分解成两个供给端,第一个是金融供给端,实体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金融供给如何更好的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更好的以高质量的服务,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于已经变化的实体经济供给端的发展,进而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服务这样一个需求侧。两个供给侧的改革联动以后才能很好的服务需求端的发展。以这个为基本的框架,“十三五”五大新的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作为未来五年,乃至于更长时间都是政策主基调。简单一个理解与大家分享一下。

第三点,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发展创新引领的实体经济是强国富民的根本,广宇董事长今天发布的这本书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崛起其实就是技术创新,新一代的科技伦理来引领实体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思考和研究。从经济增长的源泉的角度可以分成斯密增长、熊彼特增长和奥尔森增长。斯密增长是生产力要素重新配置和国与国之间的贸易来推动的,基本上是中国80年代、90年代是斯密增长。到了90年代后期和过去十几年,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的积累推动的增长就变的尤为重要,这个也是新一代新兴技术来推动的新一轮的增长,熊彼特增长。制度的演进就是奥尔森增长,通过制度的变革,新的制度供给可以很好的推动斯密增长。

另外一个维度,从施瓦布发布的全球竞争力角度把发展阶段成要素驱动、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中国人均GDP到了八千美元左右,2015年预计在八千美元左右,北京、上海人均GDP2014年达到1.16万美元,到了一个靠效率驱动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阶段,而不是简单的经济周期的问题。因为发展的驱动力跟生产力的水平,跟发展阶段是密切相关的。为此,我们在贾院长领导下,在2012年开始做新供给的研究,从供给端入手破解经济发展难题,主张从供给端发力引入新的制度供给,通过改革开放创新应对现实的挑战,破解发展的瓶颈。一个形象的说法中西医结合,改革开放创新比较强调强身健体,西医即原来的凯恩斯主义,美国的西方经济学、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是一个西医的疗法。实际运行应该相结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还是强调需求管理要创造很好的环境来服务于改革开放创新。

我们也讨论形成了新三驾马车,通过制度的变革,市场开放来创新商业模式,创造新的产品,最终实现生态民生的改善。新供给团队归纳了八双,其中第一个双就是双创,走创新型国家的道路,大力鼓励支持国民全球创业,还不只是在国内创业,应该全球创业,整个国家定位为改革创新型国家,始终要把这个作为根本。

另外,我们很强调要强化制造业,实业立国的理念,虚拟经济固然有一定的作用,但它要辅助服务于实体经济,要用新的制度供给应对新的制度革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学习型经济才能开创中国品牌时代,才能很好的应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选择。我们建议不应该过度的学习美国的模式,因为它的模式是很难复制的。我们应该更好的学习德国、韩国的模式,推动相关的技术进步,发展科技创新人才才能实现强国富民的目标。

我们最近的一个研究成果给大家分享一下,要实现智能崛起,制造业的升级如何弥补短板才能加速智能崛起。最近我们做了一个研究,首先从制造业的定位来看,是现代经济的原动力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我们国家综合实力到底是什么,从汉唐也好,宋明也好,其实中国都是制造业立国的,否则就没有丝绸之路,之所以有丝绸之路,我们跟其他国家贸易的主体就是我们制造的各种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各种的工艺品,漆器,中国历史上汉唐以后,宋明很强盛的时候都是制造业立国,而且靠制造业实现了在全球的重要地位。

2014年,中美德日韩的制造业占GDP的比重是33%、12%、22.4%、18.4%、30.3%,美国、日本都是在不断的走低,只有中国和韩国是稳步增长,一直保持在20%以上,目前在30左右。从差距来看,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指数只有0.35,还是最后一名,日本是0.49,德国是0.55。
我们优势是什么?主要三条。第一,人力资本比较低,这个数值很清楚的可以看到;第二,国内市场规模比较大,市场规模大可以有一个规模效应,阿里也好,腾讯也好,华为也好,开发一种产品有巨大的规模效应,单位成本很低;第三方面的优势就是我们目前是处于全球产业的中低端,这个中低端既是劣势,也是空间比较大,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另外,中国是全球唯一的一个具备所有的覆盖所有工业行业的国家。所以,上下游的配套,集群效应这点很明显。

问题方面“三高一低”,物流成本比较高,融资成本高,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融资平均加权成本是5.6,美德日韩都是1-3之间。宏观税负这很值得关注,我们国家企业宏观税负40%,美德日韩,韩国只有24.3%,美国25.4%,中国制造业税负太高,研发投入很低,这也是广宇董事长的书后面有政策建议,要提高研发的投入。我们制造业占GDP百分之三十多以上,整个研发支出只占GDP的2%,美德日韩都比我们高得多,韩国是4.4。整体来看,美德日韩有一些共性的,区域集中,跨国企业的引领,各自都有很多的支撑因素,很重要的一个共同支撑因素就是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

启示方面,金融扶持、教育支撑方面都可以采取很多的对策。展望未来,高端制造业可以快速的发展,传统工业也需要加速重组来推进,今天书的主题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应该是会有很好的前景。机遇方面,下一代的通讯网络,物联网,高性能集成电路,新兴平板显示,云计算,移动互联网都是很重要的领域。今天这本书的主题是智能崛起,我也相信经过“十三五”和中国未来几十年的持续发展,我们国家一定能够很好的崛起,中华民族复兴的目标一定会实现。谢谢各位。

分享到:0